雞火幹絲;以開洋加幹絲製成的開洋幹絲;以蝦仁加幹絲製成的蝦仁幹絲等。其中雞火幹絲特別受到青睞,有國外賓客品嚐後,稱許它為“東亞名肴”。
清人惺庵居士在《望江南》詞中寫道:“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幹絲堆細縷,熟銅煙袋臥長苗,燒酒水晶肴。”這詞像一幅舊時揚州風俗畫,描繪了食客們一邊喝酒抽煙,一邊吃肴肉和煮幹絲的情景。應當說,昔日的煮幹絲與今日雞火幹絲相比,在製作精致方麵恐怕要略遜一籌了。
除雞火幹絲外,揚州還有一種燙幹絲。是將幹絲用沸水多次浸泡後,擠幹入盤,澆以麻醬油,撒上開洋、嫩薑絲而成的,食之清新爽口,為廣大食眾所喜愛。由於雞火幹絲和燙幹絲既富有營養,又清淡美味,所以成為人們餐桌上常有的菜品。如今,到揚州酒店、茶樓進餐的顧客,每每要點上一盤雞火幹絲或燙幹絲。有些老食客幹脆一瓶酒一盤幹絲便心滿意足,足見揚州煮幹絲的誘人魅力了。
------------
乾隆與雲片糕的傳說(圖)
------------
雲片糕是大眾化的傳統食品,老少皆宜,人人愛吃。它怎麼與雲片兩字聯係得上呢?原來它的起名有這樣一個傳說。
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來到淮安府城西北的河下鎮。河下鎮緊靠大運河,是鹽商富貴的聚居之地。而且私宅園林甚多,結構精巧,爭奇鬥勝,馳名全國。乾隆的龍舟到達這裏,鹽商們紛紛接駕,叩請皇帝上岸盤桓幾日。結果,乾隆被一個姓汪的大鹽商迎接到他家的花園駐蹕了。
這天下午,正是大雪紛飛的時候。乾隆在汪家花園的暖廳裏憑窗賞雪。他這個人向來是喜歡賣弄文才的。賞雪之際,免不了要吟一兩首詩。所以,他哼哼唧唧地做起《雪景》詩來。“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嘴裏光是片兒片兒的,可那第四句再也接不下去了。他望著窗外飛舞的鵝毛大雪發愁,急得腦門子直冒汗。這首詩不過四句頭,做不出真夠塌台的!就在這當兒,汪鹽商棒著一隻細花瑪瑙盤子,前來跪獻茶點。乾隆一看,正中下懷,趁這吃茶點的岔兒,便把窘相遮蓋過去了。
乾隆這時的眼光,全被瑪瑙盤子裏兩碟同樣的細點吸引住了。這細點,一碟小長方塊,都是切成的薄片兒,晶瑩潔白,惹人喜愛。乾隆竟忘了用牙筷,順手先拈兩片,一嚐,香甜鬆軟,清新可口,頓時大加讚美:“何來佳點,如此大快口福!”他一麵讚歎,一麵一片片抓著吃。眨眼功夫已經吃下十多片,這才抬起頭來向汪鹽商道:“此物是何名稱?市上可有出售?”汪鹽商回奏:“此乃小臣家傳糕點,外間並無售賣之處。既蒙皇上賞識,小臣鬥膽,叩請恩賜佳名。”乾隆又詳細查問糕點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汪鹽商加油添醋地吹噓了一番,說得神乎其神。乾隆信以為真,簡直聽呆了。
乾隆答應給汪鹽商家傳糕點起個典雅的名稱。他思索一會,忽然想起自己沒有吟完的那首詩,不禁拍案驚叫:“好哇!這種糕點的色彩、形狀,豈不就像外麵飛舞的雪片嗎?依朕看來,就賜名‘雪片糕’吧!”汪鹽商真心叩頭謝恩,接著,捧來了文房四寶,請乾隆揮毫題字。哪曉得乾隆高興得筆下大意了,在金箋紙上把“雪片糕”錯寫成“雲片糕”。因它是皇帝禦筆,哪能隨便更正。後來糕餅店鋪裏就以訛傳訛,沿用了“雲片糕”這個名稱。
------------
乾隆與鬆鼠鱖魚(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