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處是歸程(1 / 1)

年少的時候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被裏麵灑脫的流浪生活吸引住。常常幻想著做不了三毛,做個二毛也可以,我的人生,也要瀟瀟灑灑地走一番。但是人越長大就越會被生活的瑣事困在盒子裏,每天朝九晚五機械似的消耗著時間,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一個懷揣夢想,努力想去實現的人,被生活的艱辛磨掉了棱角與銳氣。

2011年盛夏的某個下午,我被炎熱的暑氣暴烈地推翻在地,想來從孩提時代到匆匆即逝的年少時光都未曾踏出過家門半步。或許是我的大腦忽然開竅,來了個360°大旋轉——我決定進行一次旅行,先騰點時間讓生命撒撒野,不求像三毛那般越走越遠,隻為去尋找內心寧靜的歸處。

在外旅行的時候常常被人問及,“會不會想家”,“出來這麼長時間一丁點兒都不想家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尼泊爾時,我的尼泊爾媽媽待我很好,親若家人,我們常常一起逛街買菜做飯,即使有著文化之河的阻礙,但我們總能輕易地理解彼此。

旅行很多時候於人就像一場修行,在修行中我們放棄了尋找自我,接納新事物,接受改變,接受內心,接受它向你傳遞的真實感覺,接受這個嶄新的世界,你會發現自己不再屬於自我這種自私的產物,而是屬於世間萬物。在我眼裏,旅行並非要周遊每處世界奇跡,並非要得到別人的肯定與羨慕才標誌著它的完美與無懈可擊,也並非是標注在地圖上的每個名詞。旅行的過程或許就是尋找歸處的過程,回歸內心,回歸深深存在於你心間的那個“家”,大概四海為家,天地逍遙就是如此吧。享受每分每秒,邂逅生活中的美好與悲傷,同萬物自在獨處,我想,這才是旅行的意義,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