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話如此簡單明了,兩句話就可以交代清楚。但聽者必須動
腦筋才能聽懂。現在有些人隻聽不想,以致聽不懂中國人所說的話,實在是一種遺憾。
中國話很不容易聽,才是我們真正的難處。中國人要人家不要“聽”話,其中含有“中國話不可以用
耳朵聽”的意思,必須特別小心。“不要聽他的”,包含“不要聽他的話”,也包含“不要單憑耳朵聽他
的話”的意思。中國人很少說:“聽他說什麼。”反而常常告誡我們:“看他怎麼說。”也就是說,中國
話不適合單用耳朵聽,應該配合眼睛看。中國話聽起來含含糊糊,“看”起來清清楚楚。中國人不喜歡囉
裏囉唆講一大堆,隻喜歡簡單明了,短短一兩句話,含意很深,所以“看”了之後,還要多想。如果不用
心想,還是弄不清楚中國人的話意。也就是說,“看”話不能單憑一雙眼睛去看,還要動用“心眼”,才
能夠真正看清楚,才能領悟“話中的話”,以及“話外的話”。
“心眼”要大,才聽得真實。“心眼”太小,成了“小心眼兒”,就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如果對方有難言之隱,有說不出來的苦衷,有說出來反而彼此難過的事情,千萬不要用不正當的心思去曲
解。
一句“你看著辦吧”,究竟是“全權委托你”,還是“猜猜我的用意”,甚至“居然搞成這樣子,你
自己收拾爛攤子吧”?短短五個字,足夠讓別人思前想後了。凡是耳朵聽不懂的時候,就要用眼睛看,還
要動腦筋,結果呢你看著辦吧!
“隨便”並不隨便
中國人常把“隨便”掛在嘴邊上。請客吃飯時,總是說:“沒有什麼好菜,隨便吃點。”實際上菜肴
十分豐盛。反過來說,客人真的隨便吃喝,絲毫都不客氣,即使賓主交情甚深,主人看在眼裏,也會不太
舒服:又不是隻有你我兩人,當著我的妻兒,你也未免太隨便了!
“隨便”的意思有兩種:一是“隨意、任意”,一是“不拘束、不認真”。但是,在日常生活當中,
使用起來卻有三種含義:
1“隨便”代表“看看你的誠意”。人家問我要什麼我說“隨便”,意思就是說:衡量你自己的能力,
可以提供什麼。中國人認為,我說“隨便”是不想為難你,如果你真的“隨便”,就是輕視我。如果我到
你家做客,你問我喝什麼,我說“咖啡”,你沒有,豈不是很尷尬,所以我隻能說“隨便”,給你留了麵
子。你雖沒有咖啡,但是給我端上一杯好茶,我自然也很高興,因為你沒有“隨便”應付我。但是,你真
要“隨便”給我一杯白開水,那我肯定不高興:“如果隻有白開水,何必問我喝什麼”
你請我吃飯,問到哪裏用餐我當然不能直截了當地提議上豪華酒樓,萬一你認為那樣不值得,我豈
非自討沒趣不過我也不願意自貶身價,一開口就選擇普通餐廳,非但顯得土氣,對方也未必領情。最好
的辦法,還是說“隨便”。至少可以了解你認為拿什麼招待我最合適,進而了解我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以
便調整自己所應表現的態度。你經濟拮據,隻能夠請我上普通館子,我照樣吃得高興,因為你夠誠意,我
不在乎吃什麼;如果你手頭寬裕,豪華酒樓也請得起,卻隻請我上普通的館子,我就知道你不夠意思。
“隨便”絕對不是含糊,而是“在和諧中找到合理”的一個代名詞。中國人如果真的隨隨便便,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