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社會,又有了高考製度。
無論什麼人,都可以報名去考那事關你命運前程的大學。
從新鄉回來,離高考還有四天。因為高中沒有畢業,就隻能找出初中課本,抓緊複習了整整四天,便和一些同村青年一道,到幾裏外的一個學校,參加了一次對我來說是莫名的高考,就像抓緊吃了幾口飯食,又匆忙地奔上了人生與命運的老道一樣。
記不得那年都考了一些什麼內容,但記得,高考作文的題目是:《我的心飛到了**紀念堂》。這個題目,充滿著悲傷和轟轟烈烈的革命氣息。清楚地記得,在那篇作文裏,我寫了我站在我自己親手修的大寨梯田上,眼望著北京**,心裏想著**生前的偉大和光榮——在那篇作文裏,我狠命地抒發了我對偉大領袖的某種空洞浩大的感念和情感。因著自己那時正寫著長篇小說,而那篇作文,也就自然寫得很長,似乎情真意切,壯懷激烈。作文要求是每篇千字左右,每頁四百格的稿紙,每人發了三頁,而我,卻整整寫了五頁。因為作文稿紙不夠,舉手向老師索要稿紙時,監考老師大為震驚,過去看我滿紙工整,一筆一畫,在別人兩頁都還沒有寫完時,我的第031章中到了我的身上,像一個時代,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北京的**城樓上一樣。
然而那年,我沒有考上大學。
我們全縣,無一人考上大學。隻有偶或幾個,考上了當地師專。而我所在的考場,上百考生,連考上中專的也難求一個。這集體的落榜,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集體去報考誌願那天,上百個考生,無一人知道,中國都有什麼大學,省裏都有什麼大學,洛陽都有什麼學校。問負責填^H小說*www.*class12/報誌願的老師,誌願應該寫到哪個學校,老師說,你們隨便填嘛。
問:“隨便也得寫個學校名啊。”
老師說:“北京大學和河南大學都行。”
問:“北京大學在北京,河南大學在哪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