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2 / 3)

所以大家問我:怎麼樣叫報身成就?做到能降伏死魔,當然報身就成就了,做到這樣才能祛病延年,任何疾病都能去得了。

證得無餘依涅槃時,盡滅惑業所感有漏取蘊,降伏粗分五蘊魔。

達到無餘依涅槃的時候,粗分的五蘊魔降伏了。

方才我們介紹的是小乘的修證次第,現在讓我們看看大乘的情況。

大乘證得不退轉相,於三寶所獲得證信,即降伏粗分天魔。

達到不退轉地,就是得到真空生妙有不退轉智時,那些粗分的天魔境界,可以降伏了。

得八地,已於無分別智得自在故,降餘粗分三魔。一直修到了八地,得到了無分別智,才能降伏粗分的另外三種魔境。

微細四魔者,謂依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即微細蘊魔。到了大乘境界,除了降伏那些粗分的四種魔境之外,還要注意檢查、降伏那些細微的魔境。

什麼是微細的魔境呢?無始以來,我們思想生命的無明習氣的根,得了道以後,配合生起了意生身,可以出陽神、出陰神。如果這些陰神、陽神不是大徹大悟後生起的,而隻是夾帶了一種欲望,由一種希求心而生的,這個意生身,就是微細的蘊魔。

大乘菩薩道的魔境,微細得讓你分辨不出來。當然大家修持還不到這個境界,不懂得真正的意生身,那是菩提道的成果,法報化三身成就。重點在:依無明習氣地及無漏業所起之意生身,這個意生身就是微細的五蘊魔,換句話說,也是由我見我執來的。人舍不得自己,空了不幹,總要抓住一個幻化之身。

無明習氣地,即微細煩惱魔。

人的根本無明,連自己都不知道,隻要最後一品無明習氣還在,就有“微細煩惱”。隨便講頓悟,什麼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如果拿教理來講,這正是無明習氣的煩惱魔。注意,所以說“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別說你做不到,即使你做到了,你還見不見?說不見,你在昏沉中——煩惱魔;說見,你早有一個見了;你說我兩樣都不是,那你是什麼?向上一路請你道來,道不來,按下水去,這是船子德誠禪師的教育法。

所以古代的大禪師們,通宗的,一定是通教理,自己對自己檢查得非常深入。既然你通宗,悟了,悟了你就懂,佛境界無所不知,你還有不知的,那就不算悟。儒家都講了,“一事不知,儒者之恥。”何況出世法學佛呢!

不可思議變化生死,即微細死魔。

剛才講大阿羅漢才能了脫生死,破了死魔。什麼是死魔?即使你活上五百年或一千年,還沒有破了死魔,還在變易生死中,隻是把分段生死拉長,仍要受變易生死所左右,屬於微細死魔之中。

微細兩字要注意,你自己都不知道,檢查不出來,假定這個檢查得出來,你的般若智慧就成功了。佛者覺也,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才是。自覺很不容易,自己的心理煩惱等等,起了一點點都要能夠知道。

欲超彼三魔凡能作障之法,即微細天魔。

在修行的過程裏,凡是使我們不能跳出前麵這三種魔——五蘊魔、煩惱魔、死魔的所有障礙,就是微細天魔。比方說時代的變化障礙了你,不能修了,這些就屬於天魔引起的。乃至自己造作出的環境,障礙了自己修道,也是天魔的關係。這些境況,無形中把你拉到另外一麵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