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1 / 2)

覺得這個稱呼不可思議。

“是!入選的良家女子,暫稱貴人,不過,”孫鎮轉臉向王襄說:“令媛是真正的貴人。絕世名媛,而況才德兼備,必蒙尊榮,可以斷言。可喜可賀!”

接著,孫鎮與陳和再次道賀。王襄少不得有幾句客氣話,而昭君矜持不答,告個罪又回後麵去了。

“我們也該送王公及貴人進城了。”孫鎮問陳和,“車馬可曾齊備?”

“早已齊備。請問王公,是不是即時動身?”

“是,是!悉遵台命。”

就這時,王家也已派人來接迎,是昭君的二哥王學,帶著兩名昭君的侍兒,另外還有一輛帷車。這輛車,自不如陳和帶來的蒲輪安車來得舒服。因此,孫鎮為了獻殷勤,堅持讓昭君坐公家的車。王家父女拗不過意,隻好接受。

進城已經黃昏,孫鎮關照陳和親送王襄與昭君回家。其時左右鄰居,一幹親友,都已得到消息,齊集王家,一來道賀,二來探聽詳情。陳和本來還想在王家作一番周旋,見此光景,隻得作罷,殷殷致別而去。

在王家,賓客去一撥來一撥,門庭如市,上燈未已,少不得還要張羅飲食。遠道慰問的親友,變成賀客,更須安排宿處。鬧哄哄地直到三更過後,王襄夫婦方能在一起敘話。

當然,王夫人不會有笑容。長子王傳向著父親,剛脫縲絏之災,所渴望的是家人的慰藉。母親這副神情,未免太過,所以勸慰著說:“娘,這是喜事——”一語未終,已觸怒了王夫人,接口喝斷,“什麼喜事?”她說:“骨肉分離,再無見麵之日,還說是喜事!你做長兄的,天性這等涼薄,莫非竟沒有一點點手足之情?”

王傳無端挨了一頓罵,心裏委屈萬分,但也不敢頂嘴;昭君自是老大過意不去,急忙說道:“娘,你老人家也別冤屈了大哥!聽說我要離別膝下,大哥已哭過一場了。”

“娘!”老二王學能言善道,另有一番解釋,不過他也怕挨罵,所以言之在先,“我要說個道理你聽,若是不通,等我說完了再罵,行不行?”

王夫人除了女兒以外,便愛次子,當即答說:“好!我聽你說。若是花言巧語哄我,看我擰你的嘴。”

“娘,大哥說得不錯。實在是喜事!娘一心念著將來不能跟妹妹見麵,這是過慮。在別人,就像這次選上的那林、韓、趙三位,也許一人掖庭。除非有放回家的恩詔,再也不得與家人見麵,可是妹妹不同!進得宮去,皇帝不是沒有眼睛的,一見當然中意。等一封了妃子,推恩母家,爹會封侯,娘就是呼婦。大漢朝最重外戚,那時全家搬進京去,不但娘可以時常進宮去看妹妹,就是妹妹,一年也總有一兩次回來看看爹。這不是喜事是什麼?”

這一大篇話。說得王夫人心境大變。雖不能盡祛離愁。但已不覺得這是件難堪的事,這一下。臉上也就微有笑意了。

“話是不錯。不過,也不能太大意。以為憑自己的性情、模樣,一定就會得寵。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王夫人想了一下說,“老相公,我有個主意,你看使得使不得?我想把林、韓、趙三家的女兒連他們父母一起請來。聯絡聯絡感情,將來進宮也好有個照應,你道如何?”

“當然好!”王襄答說,“我想林、韓、趙三家,一定也有這樣的意思。”

果然,到得明朝,不待王襄發柬邀請。林、韓、趙三家約齊了先來拜訪,異口同聲地表示:一入長安,首蒙榮寵的必是昭君。到那時務必請昭君念著鄉誼,照應林采、韓文與趙美。東西說罷,三家父母一起下拜。王襄夫婦遜謝不遑,少不得也有一番鄭重拜托的話。王夫人看林采端莊穩重儼然大姊的模樣,格外籠絡,拉著手問長問短,一再叮囑:“你昭君妹妹不像你懂事,脾氣也嫌太剛,務必請你當自己的妹子那樣看待。”又當著昭君的麵說:“你妹妹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你盡管說她!”

感於王夫人的誠意,林采很誠懇的答說:“照顧昭君妹妹就等於照顧我自己。”

這話說得再透徹不過,韓、趙家亦都以此語告誡愛女。見此光景,王夫人自然深感欣慰,因而離思別恨也就比較容易排遣了。

第二章

輕舟直下,到了江陵作短暫的逗留,等各地采選的良家女子集中之後,方始轉由陸路北上。自襄陽折往西北,出紫荊經藍田,入長安。

長安城高三丈五尺,周圍六十五裏,南北形狀不同,城南是南鬥,城北為北鬥形,所以有人叫長安城為鬥城。

鬥城中經緯各長三十二裏十八鬥,八街九陌、三宮、九府、三廟十二門、九市、十六橋,帝都繁華,甲於天下。但昭君未能細細領略。安車自長安東麵的青城門駛入。一直便趨掖庭。

掖庭在未央宮,是漢初所建的三宮之一。周圍有二十八裏之廣,內有殿閣三十二處,金鋪玉戶、青瑣丹墀,富麗非凡。妃嬪所住的後宮。名為椒房殿,以花椒和泥塗壁,取其芬香溫燥。其中共分八區,或稱殿、或稱舍,最有名的是第一區昭陽殿與第三區增成舍,玉砌朱欄黃金檻,處處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