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2 / 2)

“你們是從哪兒來的?”城門樓子上站崗的旗兵在發問。

“江寧,江寧織造署,曹大人有密折奏聞哪!”

“等等兒,容我回稟一聲千總老爺。”

“勞您駕啦!勞您駕啦!”

約摸著過了兩袋煙的工夫,吱的一聲地城門開了一道縫兒,從裏邊走出來一個當官的。江寧織造署專送密折的家人,一年不知道得來多少趟,他們明白出來的這位就是門千總,於是趕忙上前請安:“給門千總老爺請安!”

半夜三更的把千總老爺給提(dī)溜起來,他當然不高興,可有密折奏聞他又不敢耽誤,所以才耷拉著臉子,問了一句:“腰牌呢?”

“嗻嗻,請驗腰牌。”其中的一個家人舉起腰牌接著說:“奴才馬誌明,北京人,四十一歲。”

門千總身後的旗兵湊過來舉起燈籠照亮兒,門千總念著腰牌上的鑄字:“馬誌明,黃麵無須,四十上下,身高七尺,北京口音。”他看了一眼馬誌明,點了點頭。

另一個家人沒等再問,已經把腰牌舉了過來:“奴才安泰,正白旗包衣,三十五歲。”

門千總驗看他的腰牌:“安泰,色黑體壯,三十上下,身高六尺,北京口音。”他看了一眼安泰,說了句:“放行!”

千總身後的旗兵把城門又開得大了點兒,馬誌明從懷裏掏出來一錠二十兩的元寶,雙手捧到千總麵前:“回千總老爺,我家大人說了,半夜三更的驚動老爺跟弟兄們,實在是不過意,這二十兩銀子,求您賞給大夥兒買包茶葉喝,您可千萬別……”

門千總用手指了指他身後的旗兵,一扭頭走了。馬誌明會意,忙把銀子交給旗兵,跟後邊的安泰招招手,兩人拉著馬進了東直門。縱身上馬、雙足點鐙,又給了馬屁股上一鞭子,好在夜靜更深,街上一個人也沒有,相隔三十幾丈才有一根杆子,上邊點著一盞小油燈,過一個時辰有人背著梯子來給添一回油,這種街燈你說它沒用吧,可亮著哪,你說它亮著吧,可什麼用也沒有,誠所謂徒有虛名。

馬誌明、安泰來到東華門外,把馬韁繩拴在樹上,步行過了護城河,給門衛的旗兵請了安說明來意,門衛讓他們到回事房去遞密折。

馬誌明、安泰站在回事房門口喊了聲:“回事。”

屋裏有人搭碴兒了:“喲嗬!這是哪位呀,半夜三更的還回事哪?您就進來回吧。”

“嗻嗻。”馬誌明跟安泰一前一後推門進了屋,一瞧原來認識:“喲!敢情是孫公公該班兒,敢情好,敢情好。”一邊說著一邊請安:“孫公公吉祥!您老人家可是發福啦!”

“喲!是你們二位,江寧織造署曹大人派來的。有什麼急事兒啊,我能打聽打聽嗎?”

“瞧您說的……我們大人病了,病得還挺重。連這折子都是蘇州織造李煦李大人代上的呀!”

“哎喲!——曹大人連密折都寫不了啦!”

馬誌明從懷裏掏出來一個錦匣,連同密折雙手放在孫公公的書案上:“這是我家老爺跟李大人孝敬您老人家的一塊漢玉,半夜三更又得勞累您進去跑一趟。”Θ本Θ作Θ品Θ由Θ思Θ兔Θ網Θ提Θ供Θ線Θ上Θ閱Θ讀Θ

“哎喲——遠啦!遠啦!我跟曹、李二位大人可是莫逆之交,年底下他們進京述職,我得罰他們!好了,我馬上把折子送進去。你們二位也騎了一天的馬啦,累得夠嗆,早點歇著去吧。”孫公公把錦匣揣在懷裏,點上燈籠拿上奏折走了。

孫公公手裏提(dī)溜著“氣死風”的燈籠來到乾清宮,他抬頭瞧了瞧,天邊一鉤冷月照在殿脊上的飛簷,時而閃著反光,殿門外雕欄玉砌莊嚴肅穆,再加上夜深人靜鴉雀無聲,總有些讓人毛骨悚然的感覺,這時正巧吹來一陣冷風,吹得鐵馬聲聲更加使人不寒而栗。孫公公不由得打了個寒戰,隻好怯生生地一路小跑兒來到乾清宮的殿門外,他先定了定神兒,輕輕地咳嗽了一聲,殿門果然從裏邊慢慢地拉開了一條縫兒,走出一個人來,孫公公提起燈籠來一照,趕緊請安:“梁總管,是您老人家該班兒,您吉祥,您吉祥!”

第一章霑天之雨露(2)

“什麼事兒啊?”梁九功說話時把聲音壓得很低。

“密折奏聞。”

“哪來的?”

“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

“你來的可真是時候,康熙老佛爺日理萬機,多累呀,這兩天睡的又不安穩,這才剛剛眯瞪著……”

“這可不是晴雨折、請安折……”

“是什麼?”

“送密折的人說……”

“什麼人在外邊說話?”從殿內傳出來康熙皇帝的聲音。

“嗻。是奴才,今有江寧織造曹寅、蘇州織造李煦的密折奏聞。”

“拿進來。”

“嗻。”總管梁九功接過奏折跟孫公公揮揮手,孫公公會意,一安到地,然後起身退出乾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