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以GDP的組成為例,歐美、日本的GDP當中70%是消費,也就是社會需要什麼物品,就生產什麼物品,因此是正常的經濟成長。我國GDP當中消費隻占35%,是歐美、日本的一半,這種消費不足的現象主要是由於我國的社會保障體係不健全導致的,老百姓必須存錢上學、住房和看病,因此不敢消費。那麼我國GDP其餘部分是怎麼構成的呢?超過一半的GDP都是固定資產投資,而歐美日本的固定資產投資隻有我們的一半。什麼是固定資產投資?也就是讀者到處可以看到的高架路、橋梁、地鐵、地產等等,這些過度的投資帶動了經濟的成長。所以我國經濟就是一個畸形扭曲的"二元經濟",一方麵是由於產業鏈定位錯誤而苦苦掙紮的製造業,另外一方麵是以拉動GDP為主導的建設工程極其火爆,包括鋼鐵行業、水泥行業、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國企以及替他們融資的銀行等等。前者占了經濟總量的七成,而後者占了三成。這種二元經濟就是中國的特色,但是最近幾年由於政府政策的錯誤,使得二元經濟問題更加嚴重。
第一個錯誤就是以拉動GDP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政策。
這樣的政策無疑造成了投資過多,而消費過少的局麵。我們工廠生產出這麼多的產品,但由於國內消費不足,隻有出口賣給外國人消費,因而必定造成所謂"出口創彙"的現實情況,我國出口減掉進口的貿易順差幾乎是日本的2倍,達到了9%的高水平,因此外彙迅速積累。截至2008年7月,我國外彙儲備已高達1.8萬億美元。這麼多的外彙儲備,給了歐美各國極好的借口壓迫人民幣升值。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得二元經濟當中產業鏈定位錯誤的製造業雪上加霜,而火爆的建設部門相對的持續過熱。
第二個錯誤就是《勞動合同法》的不當推出。
這裏我要表態:《勞動合同法》本身的意義是重大的,我相信全國老百姓包括企業家以及勞動者,對於《勞動合同法》的立法本義都會讚同。問題是這麼重大的法案,竟然沒有經過反複的討論論證,更嚴重的是,沒有經過任何的試點就全麵推出。《勞動合同法》倉促推出,進一步打擊了過冷部門製造業的投資經商環境,而使得過冷部門更冷,而過熱部門持續過熱。
第三個錯誤就是宏觀調控的失誤。
政府看到了股市和地產的過熱就持續加強了宏觀調控的力度。具體而言,2007年上半年,深圳的房地產市場非常火爆,那時候,媒體都這樣報道:"老百姓對我們經濟發展更有信心,深圳地區經濟發展更加成功,所以深圳房地產才會火爆。"大家還記得我當時的解讀嗎?我說內地專家學者的這種看法錯了。本質上,深圳地區房地產之所以火爆是因為深圳的經濟發展更衰退了!實際上,是因為企業家不想繼續經營實業了,因此那些本應該投資給企業的錢拿出來炒樓了。所以,換言之,房價上漲的原因是經濟更壞了,而不是更好了!這甚至可以用"回光返照"來解釋。我這個看法當時有很多人反對,也有不少人甚至完全沒有聽懂!而2008年1月和第一季度公布的統計數據完全證明了我的觀點:深圳地區倒閉的企業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
第11節:識破產業鏈陰謀-陰謀(2)
同樣,2008年的上半年,我分析指出,深圳市中心樓盤價格依然堅挺,而附近中低價房會跌價。因為這些企業或企業家把本應繼續投資實業的資金轉而投資高價房,從而全麵拉動整個房價,形成泡沫現象。但是,因為宏觀調控和消費水平不足,造成中低價樓盤全麵下跌。那麼高價樓盤還會堅挺多久呢?這就要看企業家資金的動向,而不是看經濟的動向。隻要企業家抽出資金,就會使高價樓盤降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