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種途徑,我稱之為海爾現象,海爾籌集150萬資金自己去幹房地產,很多媒體說那是海爾戰略上的再次創業,我說不對,那是海爾在過冷部門的家電製造業幹不下去了,就從過冷的製造業抽出大量資金,打入過熱部門,當開發商了!這種現象也使得資金從過冷部門轉移到過熱的部門。
這三種渠道無疑把資金從過冷的部門逆流到過熱的部門,製造業逐漸蕭條,而過熱部門更熱,這就解釋了四年來宏觀調控失敗的原因。^_^思^_^兔^_^網^_^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二元經濟的理念來解釋股價的走勢。2006年股價上升是因為上麵第二個原因使得資金逆流轉到股票市場,而造成股價大漲,根本不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環境更好了。2007年5月30日,政府調升印花稅的舉措使得股價大跌。從2007年5月底到11月的股價大漲卻是由大盤股所拉動。當時的大盤股都是哪些股票呢地產、鋼鐵、水泥、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國企、替他們融資的銀行,當然還有證券公司。請各位讀者回憶一下,這些部門是不是就是我前麵講的二元經濟中過熱的部門呢?換句話說,當時股市所謂的"二八現象"或"三七現象"拉動了股指,其中的"二"或者"三"就是二元經濟中過熱的部門。到了2007年11月,我已經開始呼籲股民注意股市可能的向下波動,聽我勸告的股民都逃過了一劫。我當時為什麼不看好股市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二元經濟中的過熱部門股票一定會回調,而過冷部門的股票沒有可能上漲,其結果就是大盤一直跌到今天。
第13節:識破產業鏈陰謀-陰謀(4)
二、二元經濟和金融戰引發的通貨膨脹
1.二元經濟引發通貨膨脹
讀者一定很好奇,這種讓二元經濟更加惡化的宏觀調控政策能夠控製通貨膨脹嗎?當前的治理思路就是簡單認為我們當前的國民經濟體係中流動性過剩了,所以買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就漲價。換言之,宏觀調控的目的就是靠提高利率和準備金率收回一定量的流動性,就可以克製通貨膨脹了嗎?如果真是這麼簡單的話,我們就太幸運了!我最近和媒體朋友吃飯,媒體記者看到我第一句話就是:"郎教授你瘦了。"我說:"是啊!"他說:"為什麼呢?"我說:"豬肉貴了,我就趁機減肥。"
你們認為豬肉價格上漲,糧油的價格上漲,是因為你手上的錢太多嗎?!如果真懂經濟學的話,不用講經濟學的理論,用一個老百姓能聽得懂的話講出來就行了。各位讀者想想,如果你錢多了,你會去搶購豬肉嗎?!甚至有人認為大米價格上漲也是流動性過剩--難道讀者沒錢的時候就吃一碗飯,有了錢就要多吃五碗飯嗎?!你用膝蓋去想想,你就會知道流動性過剩是胡說八道。讀者哪裏會因為手上有錢就多吃大米呢?!同樣,有了錢也不可能多買豬肉啊!我們食品價格上漲多少,官方公布的是22%,豬肉是76%,實際上比這個高。食品價格上漲這麼快,你可以找任何理由,千萬不要講是因為大家手上錢太多,根本不可能。有錢的人可能去買奢侈品--買LV包包有可能,但絕不會去多吃幾碗飯。食品價格這麼高,而且遠遠超過其他商品,這個事實充分證明"流動性過剩"的說法是錯的。那為什麼漲這麼多呢?!這就要從二元經濟講起。
在二元經濟裏麵,過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