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說起來誰都會,但不是每個人都知道怎麼正確地走。同時有相當多的人忘了走對我們身體的影響。
今天我們告訴大家走與不走,走多還是走少,走得對與不對,健走還是遛遛彎,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走與不走大不同。
社會的高速發展為大家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出門有車(騎車、乘車),上下樓有電梯……更多人麵對著靜態的工作、生活方式。當人們似乎習慣這一切,盡可能地少用雙腿時,誰會想到社會文明病撲麵而來……
一位從事辦公室工作的人說,她每天走路隻有幾百步,反而感覺累得要死,不管怎樣去吃、補、睡還是無濟於事。我告訴她:你身體中缺的不是這三樣,缺的是“走”!
人什麼時候都不能離開走,它是維係健康狀態的有效手段。對於亞健康的人群,走可以活動筋骨、緩解壓力、調血除瘀;對病人來說,治療之外第一個要求就是你必須走起來。
“動”字主宰著生命中的一切。當我們靜靜地觀察自己時,就會感到生命的“內動”與“外動”。比如:
血液隻有在心髒搏動和肌肉收縮的“內動”下,才會沿著血管流動。而人在最簡單的走中,增加了肌肉收縮的總量,可以使血液的流動更有質量。
呼吸由胸闊牽動著肺,完成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換。而人在走路時增加了呼和吸的總量,使血液中含氧量增加。
聲光信號刺激神經衝動而形成人的感覺。而人在“走動”中,感覺變得優秀,變得耳聰目明。
發熱是人體運動時調動整體運行能力的表現。而人在走路時,體溫發生明顯的變化。這種調節使人的免疫能力增強。
胳膊腿的“動”,我們感覺得到。但生命中還有許多我們看不到、聽不到,甚至是感覺不到的“動”,與胳膊腿的“動”息息相關。比如心跳、呼吸、血液流動、細胞生長、代謝、衰老、思維;所有髒器無時不刻的運轉;人的生命防禦和修複。而胳膊腿的動,有助於生命中所有的動……
為什麼前人將“活”和“動”字結合在一起?就是告誡大家:生命中的一切在“動”中而“活”,隻要“活”著就要“動”。要想“活”得好,就必須要“動”得好!
然而生命中的“動”必須質量。如:魚雖有骨有肉,但無鰭無尾則無法成“遊”;鳥的飛行取決於胸肌之力。人的生命也是一樣。人可以沒有手腳,不可無頭;但手腳的勤動可以健腦。生活中手足殘損不一定危害生命,但如果髒器殘損,則生命難保;而手腳勤動則可以使髒腑強壯。所以,運動鍛煉給人提供了增強體質、優化體能的手段。“動”是生命之本,運動鍛煉是塑造我們健康的關鍵!
“走”是一把開啟健康的鑰匙。
古人說:“可疾步者,腿必健。”這句話告訴我們兩點:第一、能“快走”的人,腿腳肯定非常好;第二、“走”可以強健雙腿。
每走一步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每走一步,至少可推動人體50%的血液有效流動起來,因為人體50%的血(除臥姿外)集於人的下半身。可想這是多麼有效的“活血化瘀”。
每走一步,至少可擠壓人體50%的血管,因為人體50%的血管集於人的下半身。所以走是最簡單的血管體操,有保持血管彈性、平衡血壓之效。
每走一步,至少可運動人體50%的肌肉,因為人體50%的肌肉集於人的下半身。所以走有保持肌肉總量之功,可以遠離糖尿病、降低糖尿病的傷害。
每走一步,至少可鍛煉人體50%的骨骼,因為人體50%的骨骼集於人的下半身。所以多走骨健。
每走一步,至少可按摩人體50%的經絡,因為人體的肝、膽、脾、胃、膀胱、腎六條經絡由腿而生。
每走一步,至少可鍛煉人體50%的神經……
走對人的健康影響不隻於此,人體告訴我們:人不能不走,能多走決不少走!
健走幫助人體能量收支平衡。
當大家欣然接受現代社會美食+舒適的恩賜時,卻沒有料到這是“胖人時代”的開始。體重超標問題讓大家開始意識到,我們的能量消耗模式太少了。
中國人非常注重營養,平時每餐都在關心營養,周末還要改善一下。但大家從不關注營養過剩問題。營養過剩讓我們變胖,讓代謝性疾病高發。
為了降低肥胖的傷害,希望大家在毫不吝嗇去吃的同時,更要毫不吝嗇去走!因為走是幫助我們維持能量平衡的最簡便易行的方式。
走——幫助我們“打掃血液衛生”。
現今我們身邊“三高”(高脂血、高血黏、高血糖)的人群猛增。
說到講衛生,大家肯定想的是:要去洗澡,換幹淨的衣服,打掃家庭衛生等。但大家未必想到,我們也應該打掃一下自己的“血液衛生”。
適度控製飲食+有氧運動(走)=打掃血液衛生隻要你去健走,就可以把血液中的血糖迅速消耗掉;如果走得距離長一點兒,它不但可以消耗血液中當前的熱量,還可消耗積累的熱量(如血脂等),而且也會使人體內的脂肪總量大幅度下降。這就是參加走步運動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