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想上廁所,團團轉不得手紙。靈機一動,從報攤買了五角錢四張的小報,半小時後,小夥盡興而出,心道:“真TMD精彩!”
【撒】姑娘把小夥的小侄兒抱在懷裏:“小精靈,小寶貝,小乖乖,小天使。”不等誇完,她就知道以上答案全部錯誤,這小東西是台不定時灑水車。
【生】老公對老婆說:“咱們的兒子就叫金樽!一輩子如飲美酒。”從產房出來,老婆對老公說:“還是叫紙杯罷!男樽女杯。”
【老】姑娘說小夥:“人家都說你麵相老氣。”小夥說姑娘:“你喜歡一張人民幣,你還管它是哪年發行的?”
【病】衣帶漸寬終不悔———厭食症;在天願作比翼鳥———妄想症;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心包炎。
【死】死鬼!老不死!死相!你壞死了!去死!———其實都是“生生世世”的最不浪漫的說法。
誰的耳朵在飛?
1. 小時候,聽《信天遊》:“我低頭,向山溝”?總覺得是“我的頭,像山溝”。
2. “千年等一回……等一回……”有人聽成:“千年的女鬼的女鬼”
3. 唱澳門回歸時的那首聞先生的《七子之歌》:“一個芝麻糕,不如一針細”(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4. 當年綜藝大觀的結束曲:“再見,再見,相會在彩屏前……”怎麼聽都像“相會在太平間……”後來估計是觀眾意見太大,改成“相會在掌聲裏。”
5. 記得米老鼠和唐老鴨嗎?片頭的時候說:“演出開始了”我聽了好久一直是以為他說:“野豬拉屎了。”
6. 小的時候看濟公,那首主題歌給我印象很深,其中有歌詞:“那裏不平,那有我。”我一直覺得太對了,地上那裏不平,當然會有窩了。
7. 龍的傳人那句“永永遠遠地擦亮眼”當初無論如何也聽不懂,總聽成“永永遠遠地差兩年”,還納悶為什麼差兩年呢。
8. 孟庭葦的《你究竟有幾個好妹妹》裏麵有一句我怎麼聽怎麼是“為何每個妹妹都嫁給人類”
9. 劉德華的《中國人》,“吳倩蓮的風和雨呀,藏了多少夢”———五千年聽著怎哪麼像吳倩連?
10.“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賣賣電腦”讓我一直很納悶,難道這首歌是中關村的某位小MM唱的。當時不知道趙永華。
宿舍大口音
大學裏滿是來自祖國各地的學生,說大學是個語言萬花筒,一點也沒錯。在第一節課上,就深有感觸:老師讓同學們講講家鄉話。
一個個子小小的女生自告奮勇,第一個走上講台:“老師,你是辣塊的呀?”(你是哪裏的?)聽懂的沒聽懂的,一起哄地笑了起來,隻留得來自北方的老師獨自納悶。後來才明白,那是韋小寶的家鄉話。
“尼姑(你們)什麼時候來我姑(我們)常州……”“尼姑?”老師沒弄明白,於是同學用普通話介紹起家鄉來:“我們常州有特產蘿卜幹,有小籠包子,有東坡漏,”“有東坡漏呀!”老師拖長了音調。“是呀,東坡漏,很好吃的,是因大詩人舒(蘇)東坡而得名……“告訴你們吧,你們的小籠包子再好疵(吃),也沒有我們家鄉的好疵(吃)……”
回到宿舍,就更有意思了。
“我唱個歌給你們聽吧!”“好呀!”“先拿張攙(餐)巾紙,我插插追(擦擦嘴),唱個《雪人》吧!好人(冷),雪已經積得那麼深,嗯,調子高了點……好人(冷),雪已經積得那麼深,嗯,下一句什麼?哦,好人(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