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的——“小白菜呀,地裏黃呀……後來被改編成歌劇白毛女的開首曲《北風吹》——“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雪花那個飄飄……”

白菜古代叫菘,這個名字很獨特,蘊涵著白菜象鬆柏一樣淩冬不雕,四時長有。白菜原產於中國南方,由於在隋唐宋元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在北方,所以在漢代以前似無記載,隻是到了三國以後,白菜才見於記錄,如,《吳錄》載:“陸遜催人種豆、菘”的記載。但是隋唐之前白菜種植還是不很普及。隋唐之後白菜大量推廣開來。和蘿卜一起成為人們的主要蔬菜。白菜之詞最早見於楊萬裏的《進賢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詩雲新春雲子滑流匙,更嚼冰蔬與雪虀,靈隱山前水精菜,近來種子到江西。虀,搗碎的菜),不過楊大才子把白菜誇的過分,他隻不過把白菜放進白水裏煮而已,並且白菜還剁成渣子,頂多加點鹽。他就稱為水晶菜。古代人吃的蔬菜品種少,當然對此十分推崇。其實古人也很苦,一年四季吃的很單調,能吃到白菜已經不容易了。南北朝南齊有個人叫周顒,文惠太子問周顒什麼蔬菜味道最好,周顒回答:“初春的韭菜,秋末的白菜。(南齊書卷22)。

白菜現在早已失去尊貴的麵容了,已經變的很普通了,去年冬天北京的白菜就大量滯銷,其中很重要原因就是就是如此現在經濟發展了。大棚菜的出現讓人再不用去購買大量蔬菜了。高麗棒子就喜歡吃大白菜,尤其用它做的泡菜,韓國甚至有句話,一個家庭的食物口味可從他們家的韓國泡菜知道。

那些年冬天我們家天天離不開白菜,炒的,燉的,泡的,曬的……幾乎所有吃法都吃過了,雖然如此新鮮白菜到來,我還是要去菜場好好看看。隻要是翡翠色白玉色。就買一顆。

不是為了品嚐,而是為了一種回味。

蔬菜係列二——西紅柿

西紅柿,地球人都知道叫西紅柿(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把西紅柿稱為“洋柿子”)。它的老祖宗在美洲,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地區的廣泛分布者野生西紅柿,但個頭較小,類似現在的聖女果(這個名字太奇特了,聖女?這和貞德沒有任何關係啊,貞德盡現巾幗本色的時候歐洲人還沒有發現美洲啊,還在城堡裏毆架那)現在西紅柿已經變的和很大,歐洲人發現它的時候的它的個頭已經不小,說明它經過長時間的馴化,專家考證最早的馴化是墨西哥和中美地區(也是玉米、煙草、可可豆、咖啡豆的故鄉)。美洲原住民看到西紅柿的果實一串串十分鮮紅非常好看就把它移植栽培,但懷疑是有劇毒,於是取名為“狼桃”,歐洲人也覺的它紅豔似火,煞是好看於是把它當觀賞植物移植到歐洲。據說十六世紀,英國有位公爵去美洲,看見這種果子就愛上了它,於是將西紅柿帶回英國獻給他心目中的愛人伊麗莎白女王。

注:大家記住有兩個伊麗莎白女王,一個是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出生在1533年出生在英國的格林威治,母親安娜在其幼年其就被斬首,給幼小心靈抹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後來一輩子沒有結婚,是把英國帶入強大偉大君主,伊麗莎白在位的45年——從1558到1603年——被認為是英國的黃金時代。偉大的戲劇家R26;莎士比亞就產生在這個時代。R26;莎翁這一成就中當然包含著她的一份功勞,她不顧倫敦地方當局的反對大力支持莎士比亞和其劇院,R26;莎翁在當時也夠反動的,抨擊王權,主人公弑君,自由戀愛等等當時統治者無法忍行為,要放在當時明go-vern-ment足夠淩遲好幾次了,當時英國打敗了當時海上霸主西班牙,成為新的海上霸主。另外一個叫伊麗莎白二世是當今英國女王,黛安娜的婆婆,查爾斯的母親,接替那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愛上一位寡婦,按規矩如果要和其結婚,將不保王位,他選擇了放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