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這種氣味,因人而異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去喜歡。茼蒿最早還是用於藥材。唐代孫思邈(中國醫聖)在《千金•食治》最早記述了茼蒿的名字(不過唐官修《本草》作同蒿)。它的葉子象菊花,且有菊之清香。所以又有個叫法“菊花菜”(它和菊花有近親關係)。
說道茼蒿我想到一個故事,宋徽宗的時候有四個有名的奸臣分別是
童貫:大宦官,曾經是中央司令員二十年之久,是中國曆史上軍職最高的宦官。他的當政大大損害北宋的軍事能力,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蔡京:大奸臣,宋徽宗的宰相。極其能巴結皇上,是一條絕對的好狗。皇上愛奇山異水。他就大興花石綱,花石綱顧名思義指的奇花怪石,花石綱害的多少人家傾家蕩產、賣兒賣女。不過蔡京頗有藝術修養,書法、詩詞、散文等各個藝術領域均有不俗的表現,他的書法是北宋蘇、黃、米、蔡四大家之一。
高俅:這個大家熟悉,因為大家看過水滸,開篇人物就是他。他原來叫高毬,後來那個“毬”改成“俅”。大概他覺得加毛了和野人差不多,改成單立人,也就成了人了。他靠踢球贏得未來皇上青昧,後來被入選國家隊主力。平步青雲當了高級軍事將領。可惜把軍隊當成自己奴仆,為自己修房,蓋花園。使得京城裏兵士訓練荒廢。後來幾十萬禁軍見到金兵如鳥籠散,一潰千裏。這和高俅的作為有很大關係。
何執中:宋徽宗的宰相之一,也是一條好狗。
當時東京汴梁(開封)民間流傳著一個童謠是“殺了穜蒿割了菜,吃了羔兒荷葉在“。穜蒿就是現在茼蒿,殺茼蒿就是殺童貫這條閹狗。割菜就是割了蔡京的腦袋。吃了羔兒就是吃了高俅這家夥。荷葉就是指的何執中。人們對這四個痛恨之情在這篇童謠裏得到盡情的表現。這裏提到茼蒿,說明北宋時期已經把茼蒿當作了蔬菜之一。
宋代大詩人陸遊在回到故鄉山陰(浙江紹興)時候寫了一首詩《初歸雜詠》,詩中這樣寫到“小園五畝剪蓬蒿,便覺人間跡可逃“。意思是隻有在收割茼蒿的時候,,自己才感到逃離人世的煩惱。這是極端憤怒產生的遁世思緒。空有一番愛國抱負,卻得不到施展。臨死前他寫到:”此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進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充分體現他的愛國之心。陸遊也提到了茼蒿,而且種的很多五畝。
茼蒿作菜,古往今來對它的評價都挺高。元代王禎的《農書》指出茼蒿:“可為常食”。清代恭寶辰說茼蒿用水焯過。涼拌放香油、醋、鹽味道十分好。(見《素食說略》)。
茼蒿葉柔而嫩,清爽可口。吃法多樣,可炒、可涼拌,可做湯,也可作火鍋的配菜,還可作餃子餡,在吃火鍋的時候,茼蒿是一種不錯的下鍋菜。
茼蒿的根、莖、葉、花都可入藥。有清血、養心、降壓、潤肺、清痰的功效。長吃茼蒿對身體很有利。而且茼蒿具有特殊的清香氣味,病蟲見它避爾遠之,因此它很少施用農藥,是理想的綠色蔬菜。我們那裏茼蒿價格就十分昂貴。
茼蒿和同好諧音,願天下有情人和多吃茼蒿,同好一輩子。
剛翻看蘇軾詞作,看到《浣溪沙》說:“細雨斜風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前幾句寫景色,後幾句。茼蒿上市早,早早上餐盤,給蘇大學子帶來快樂。哈哈哈哈哈
蔬菜係列十二——芹菜
江南,春雨如絲,雲攏霧罩。湖水綠波蕩漾。池塘蛙聲初起。萬物複蘇,一切都顯得那麼生機勃勃。,原野蓯綠,點綴著細碎白花。芹香四溢,使人如夢如幻。這時何地?雲夢澤。《呂氏春秋.本味》中記載著,商代開國之主湯問他的宰相伊尹什麼吃的好吃,宰相回答說:“雲夢澤的芹菜(菜之美者,有雲夢之芹)”。雲夢澤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