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寧煜痕都在檢查那些台球和飛鏢燒烤的東西食材之類的。很快就到了三月初的早朝了,還是那件事情,魏征和孔穎達的事情。隨著王德的那一句“陛下上朝。”貞觀十三年的三月初一早朝就拉開了序幕了。李承乾出班說道“父皇,兒臣懇請父皇下旨治魏征和孔穎達的欺君之罪,以儆效尤。”李承乾現在是恨不得李世民立刻就把魏征和孔穎達都給流放了才甘心了的。清河崔氏裏立刻有人說道“臣附太子殿下之議,懇請陛下治魏征和孔穎達欺君之罪。”
清河崔氏裏看有第一個人去附議了,其他的人當然也是附議了。“臣附太子殿下之議”“臣附太子殿下之議”“臣附太子殿下之議”“臣附太子殿下之議”“臣附太子殿下之議”這個聲音不斷的在太極宮響起來。李承乾的心裏非常的得意,他終於在這朝堂之上感覺到了儲君威嚴了。心裏高興極了。李承乾極為挑釁的看了長孫無忌一眼了,像是在說“沒有你長孫無忌又能夠怎麼樣,我李承乾還是太子殿下,大唐帝國的太子殿下啊。你長孫無忌算個什麼東西啊?嗬嗬。”
李世民看到李承乾能夠有這麼的多人在支持李承乾,心裏非常欣慰。當皇帝首先就是要得臣心得民心才是王道。然後才是治國,守江山。之前李世民可是一直非常的不放心,因為李承乾不像父輩祖輩一樣是馬上得天下的,沒有軍功的啊,而且太子自幼習文學禮,從沒有舞刀弄劍過。他李世民怎麼能夠放心李承乾去戰場上去啊?所以李世民怕自己百年以後,朝臣,關隴貴族,世家不服李承乾的統治會反叛,李世民還還一直猶猶豫豫的要不要讓那個“英果類我”的李恪來當太子來了呢,奈何李恪又太過於吊兒郎當的。那就李泰吧李泰文采斐然,學問過人,現在正在帶人編著《括地誌》呢。在天下文人的心裏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之前李世民一直在想要不要把李泰召回長安讓李泰學習學習處理政務呢,現在看來是不用了啊,李承乾還是可以的,還是可以守住大唐江山的。能夠挑起大唐江山之重的,還有寧煜痕來輔佐的話,那麼這君臣二人還是可以把自己的貞觀盛世給延續下去的。
長孫無忌說道“老臣以為還是請陛下先讓大理寺,三省,刑部。會審之後再來定魏征和孔穎達的罪,隻要魏征和孔穎達是真的猶如太子殿下金口玉言說的那般有罪,那誰也保不了他們了,如果魏征和孔穎達是真的如太子殿下金口玉言的那般欺君之罪,誤導太子殿下,大不敬的話那麼太子殿下又何必不能夠讓大理寺,三省,刑部。會審之後定魏征和孔穎達的罪呢?莫非,是太子殿下心虛了?”
李世民聽長孫無忌的那一句“莫非,是太子殿下心虛了?”李世民覺得這是長孫無忌仗著他是李承乾的舅舅就在這裏目無儲君威嚴,讓李承乾顏麵掃地了,李世民正在想培養李承乾的儲君威嚴呢,結果長孫無忌就來了這麼的一出,要是以後高坐於廟堂之上的是李承乾了的話,那麼他長孫無忌,還是那麼的逾越禮節了的話,那麼李承乾應該怎麼辦了?而且李承乾也已經是因為長孫無忌搜查東宮的事情和長孫無忌鬧不和了的。長孫無忌不知道進退還在這裏想要折損了李承乾的麵子。外戚****!外戚****!外戚****!不知道為什麼了,李世民的心裏又出現了這四個字,讓李世民覺得後背涼嗖嗖的,好像有把刀子頂在自己的後麵。可是乍一回頭,可是又發現什麼也沒有了。要是長孫無忌外戚****,這天下還姓李嗎?到時候自己的那些庶子庶女到底該如何自處啊?長孫無忌到底是會不會為了斬草除根殺完他們李唐皇室的所有的人的啊?到了那個時候自己應該怎麼去麵對九泉之下的父皇,那九泉之下的李建成李元吉會不會嘲笑自己不如他們?再信任他長孫無忌自己也不能夠把天下送給他。其實長孫無忌並沒有想要當皇帝的心也沒有想要封王的心的,就是想要位極人臣,當第一大臣,讓長孫家成為這大唐的第一家族了的。但是這個造反嗎,哪怕你是真的真的沒有,隻要皇帝是認為你是有那個心的,那你就是真的是是十張嘴巴都說不清,那就是有了。皇帝就會對你行動了的。所以李世民決定對長孫無忌行動了。所有人都是那麼的自私的,李世民的內心裏也是不例外。曆史上說李世民接受了很多諫官的諫,但是也隻是接受罷了,並沒有付諸行動的。就是一場形式主義上的烏托邦罷了。沒有什麼實際大作用。李世民說道“長孫無忌,太子乃是國本乃是儲君,你身為人臣又豈能夠質問儲君?你眼裏還有沒有太子?還有沒有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