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想的那樣,往好的方向發展。

事實也如張國榮所想的那樣,倒黴的是那些媒體。

從被暴出出櫃後,慕青除了接受ICAC的調查處,基本不出門,媒體找不到他,就發揮他們自己的想像力,充分的想像著整個事情。

一時間香港的民眾基本上每天都可以看到至少十篇以上的關於慕青出櫃對象的報道,開始的時候這些民眾心裏也很反感,不過後來他們的思想慢慢轉變了。

就在這件事情發酵到最縞潮的時候,有人站出來說話了,什麼國際人權組織、全球自由協會、男權組織、同性戀協會、菲獎協會、諾獎協會、諾靈頓家族、美國官方發言人、聯合國非洲兒童基金會、還有很多國家政府都紛紛站出來說話。

不管這些組織說的話有多不相同,不管是明示還是暗示,從根本上來說,他們說的話其實總結起來,就是【愛情不分性別、不分國界】或者是【同性戀也是真愛】要不是就是【同性戀也是合法、自由的】。

最開始這件事情被暴出來後,香港民眾心裏是有著厭惡感的,但是這些言論一出,他們心裏的厭惡感也就少了好多,再加上這些慕青沒少出錢出力的,在輿論上引導民眾,讓他們明白同性戀也是真愛。

可能剛開始的輿論引導不是很明顯,但是這麼多年的潛移默化,民眾的心思也在悄悄的改,這一次的事情就讓引導的結果全部都暴出來了,而香港也早在多年前就廢除了同性戀犯法這一法例了,又加上這麼多的組織或者家族站出來說話,民眾的思想也就轉變了。

不管怎麼來說,在曆經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由慕青出櫃引發的事情,總算落下帷幕了,就算不是所有民眾都能接受這件事情,但是起碼大家心裏的厭惡沒有了,有的話,也隻是少數人,全球這麼多人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的思想都一樣,少數的不同意見也不在意什麼。

ICAC也不在懷疑慕青貪汙瀆職了,因為慕青拿出了證據來,他所辦的案子中,沒有任何一絲錯誤或者瀆職的地方在,而慕青也揪出了那個在幕後下黑手的人。

原來給媒體寄匿名性的人,正是慕青這次揪出來的ICAC貪汙職員中的一位,他那天也是湊巧看到了慕青和Leslie在一起的場麵,這才拍了下來,他被抓了後,就想著要報複慕青,所以將這些照片寄給了報社。

至於在這場暴光風暴中發揮了重要力量的媒體,慕青可不打算放過他們,一個手筆,將很多的報社都收購下來,那些動過歪腦筋的人,直接被解雇,要是不想被解雇也可以,那就自動到索馬裏去報道,成為一個戰地記者吧!

慕青還通過其它手段時行敲打,敲打的結果嘛,就是這些媒體都聽話和乖了不少。能不聽話,能不乖嗎?經濟命脈都握在別人的手中,當然得聽話了。

慕青玩了一手劇情大反轉,反轉了所有的事情,但是惟一沒有反轉的是,慕青不在再在ICAC工作了,就算現在很多人並不覺得同性戀有什麼惡心、有什麼罪惡的地方,但是ICAC不是決定不在再聘用慕青,主要還是因為慕青帶來的影響。

不能在ICAC工作,慕青多少還是覺得有些遺憾,畢竟他才剛開始喜歡反貪這個職業,不過沒有什麼關係,他又不是非ICAC這份職業不活,不能做ICAC,可以做其它的。

慕青再次做回了國際型警,主要負責整個亞洲區的事務,換一回話來,慕青升職了,同樣還是警察,但不受香港警署管製,歸國際刑警管。

在慕青出櫃的事情落幕沒幾天,就迎來了Leslie的複出演唱會,這一次的演唱會,慕青和兩隻小仔也參與了,當然不是做表演嘉賓,而是做觀眾,由於前一段時間的事情,慕青這次出門還專門化了一下妝,免得讓別人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