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成長(2)(3 / 3)

有的女人從沒想過靠男人活著。她找到那個踏踏實實過日子的男人後,便一心想著跟他一起共同把小家建設得溫暖美好,他們共同承擔著家庭的重擔。等到有了孩子,矛盾便出現了。必須有一個人放棄事業,照顧孩子。這件事當然由女人去做。因為孩子剛剛出生,要喂奶,男人有心也無力呀。於是,女人想:就暫時放棄一下吧,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就可以回到職場了。沒料想,孩子上了幼兒園,仍然不忍心,加上這時候,老公的事業也基本穩定,家裏根本不缺她那筆收入。於是,又定下時間:等孩子上小學吧。孩子上了小學,每天的作業堆成山,老師天天短信不斷,讓輔導孩子學習,又不能回去工作了。就這麼一拖再拖,一直到孩子考上大學,離開自己的庇護。四十多歲的女人再想回到職場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跟社會脫節了。幾乎沒有什麼單位肯聘用四十多歲、十幾年在家裏帶孩子的女人。這個時候突然發現,自己是個什麼也做不了的人。

這兩種情況最後的結果都是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屬品。

第一種情況不用說,結局肯定是悲慘的。不管那個男人多麼成功,都會有厭倦她的一天。如果男人是鑽石王老五,他幹嗎要整天麵對一個隻會花錢的、懶惰的女人?外麵有品位有素質的女人層出不窮。今天的男人又不同於往昔,隨著金錢的膨脹,對女人的要求也相應提高。隻會在花錢方麵越來越精通的女人絕不在他的興趣之內了。結果就是他投其所好,用在女人看來還算可觀的錢結束婚姻。

奮鬥來奮鬥去,仍然停留在中等水平的男人呢?辛辛苦苦地在外賺錢,卻總不見起色,賺錢像堆山,花錢如流水,賺得永遠沒有花得快。不管怎麼努力,家裏還是一成不變。除了女人的衣服爆滿衣櫃,化妝品壓垮梳妝台,女人的首飾不斷添加外,什麼都沒有變。還是結婚時的家具,早已過時,牆壁泛黃也一次沒刷過,廚房裏仍然是老式的電飯鍋和灶具,自己的衣服仍然是結婚時的禮服。累了的時候,好想回到家裏放鬆一下身心,耳邊卻總是女人喋喋不休的吃呀穿呀戴呀。除了錢,她的話題裏再沒有別的,何曾真正關心過自己的心情?何曾問過自己累不累?倦了。這時候男人突然發現,這個懂自己的女人原來隻是寄生在自己身上的寄生蟲。想明白這點,男人開始鄙視女人、厭惡女人,即使形式上沒有離婚,在男人心裏,也早已不把她當成自己的女人了。

第二種情況,被生活推到附屬品位置的女人,要麼會更幸福,要麼會很不幸,完全要看男人的良心了。懂事的男人會念念不忘女人的巨大付出,他知道,事業對一個人的重要不在於經濟上有保障,更為關鍵的是有事業的人精神才不會空虛。肯為家庭放棄靈魂的女人是多麼偉大和無私。十幾年如一日地默默守在家裏,撫育子女,用全部身心支持著自己。正因為有她的奉獻,自己才會有今天的成就,小家庭才會這麼溫暖完美。想到這些,男人會加倍地愛女人,會更加努力讓女人過得幸福。

如果遇到喪失了良心的男人,那就慘了,隻能說女人命運不濟。男人從來沒把家庭婦女當回事:帶孩子做家務,是女人的義務和職責,談不上什麼付出不付出的。她能做什麼?也就帶帶孩子做做飯。回頭再看她那沒有色彩的臉,白發、皺紋,真懷疑自己當初是不是眼睛走神,怎麼娶了這個一無是處的女人為妻?帶出去多沒麵子。她從穿衣到打扮都那麼守舊,言談也不合時宜。到哪裏都不如帶著小秘風光。這麼想著,男人就真那麼做了。他的這種態度讓女人非常傷心,一個錯過事業最好年齡的女人,此時,除了感到委屈、抱怨,還能做什麼呢?這也是男人最反感的。結果就隻有兩個:男人有家不回;或者離婚。

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成為了男人的附屬品,都是女人的不幸。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失去自我,女人要有自己的事業,要有自我。聽沒聽過:女人在認真做事時最吸引人。還有一種保底的說法:如果女人始終不放棄自我,有自己的事業,不把生活完全托付在男人身上,一旦有一天勞燕分飛,婚姻沒了,還有事業;否則就會什麼都沒有了。

8 與婆婆對立是大忌

有一次,幾個女同學聚在一起,互相問起來:“如果重新來過,你還會不會選現在的老公?”沒想到,幾位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觀點:“要重新找老公的話,一定要先了解老公的媽。”有一個幹脆直接說:“再找的話,一定要找一個沒有媽的男人做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