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三人麵露疑惑之色,明知有人隨後跟蹤,不僅不阻止,反倒替他們造橋鋪路,怎麼想都不對勁,但見對方將橋麵複原後,轉身便走,三人麵麵相覷,眼下情況不明,回去難以交代,隻好也隨後跟上。

山間桃樹縱情盛開,一抬眼,天空滿是粉色星點,清香浮動,綿延千裏,男子漫步在花間,頓覺身心舒暢,忽然聽見樹影蓊鬱間,隱約傳來錚錚弦音,似遠若近,似有若無,他提氣細聽,那聲音卻又再次消失。

此地唯一通路已斷,彈琴之人若非依靠輕功飛越過橋,便是長年隱居在此,無論如何,皆挑起了男子的興趣,他依循方才傳出樂音的地方前進,直走到雲霧深處,才又聽見了琴聲。

那人彈的是一曲《飛花點翠》,原是描繪霜寒時節風吹雪花映鬆柏,鬆柏青翠傲霜雪的清雅意境,但那人彈奏時加上許多繁複的滑音,使得此曲聽來加倍委婉秀麗,反倒有些江南風韻,在此萬籟俱寂的深林中,琵琶音韻輕柔細膩,曲調優美,宛若自天上來,透過東風吹拂過枝頭,醉了滿山桃花,男子不由得加快腳步。

道路盡頭是一片如染的青草地,旁有一汪水潭,潭中養著幾朵青蓮,兩旁金柳繞岸,垂楊搖風,幾株零星的桃樹分布在山壁旁,也許是山中氣溫較低,多數花苞仍未綻放,粉粉白白地掛在樹梢。

行到此處,琴音更為明顯,明白彈琴之人必定在左近,男子不願貿然打擾,便停了下來。

那人一曲彈畢,又換了一首《潯陽月夜》,巧妙地運用推、拉、吟、揉的技法,由慢至快,帶出夕陽映照江麵,客船夜泊的優美意境,隻聞琴聲不見人影,男子也不著急,斜倚在桃樹下,閉目聽曲。

曲子進入第四段之前,後方突傳來細微的腳步聲,男子立時睜開眸,身形一掠,眨眼飛至來人身後,右手一點一拍,那人已然中招倒地,他的同伴見狀,揉身撲上,男子微微蹙眉,舉掌隔開,他不願鬧出聲響,打斷對方拂琴,於是先點了啞穴,而後一手拎起一人,直接往穀外拋去。

若早知此地有人,他便不會將那橋複原,但做已做了,隻能盡力補救,本想問那幾人為何跟蹤自己,看來機會已失,索性作罷。

男子轉身,正想走回樹下,忽然記起對方明明有三人,剛才卻隻有兩人現身,心念流轉間,耳邊風聲響動,殺招已至,想是對方看見同伴皆被扔開,以為男子下手加害,悲憤之下,出手也狠毒許多。

男子袍袖一振,正待接招,突聞琵琶聲陡然拔高,一連串滑音像自屋簷落下的冷雨,清可裂石,越急越密,不斷堆棧,直至頂峰,弦輕顫,又是一聲裂帛般的錚鳴,極尖極細,彷佛彈在心上,銳利得像把刺進耳膜的刀,那人哀嚎一聲,登時撒手撤劍,轉身逃跑,饒是男子內功深厚,也不由自主震了一震。

知道對方出手相助,於禮該表達謝意,男子轉入穀內,果見水潭旁桃樹下坐著一人,翠發玄衣,側影清瘦,手中抱著一隻梨形琵琶,琴麵為茶褐色,上有雕花飾紋,琴頭是翠玉般的湖水綠,柔潤而光澤,與那人發色相襯,煞是好看,山口覆手皆用黃金裝飾,弦軸兩側掛了兩條白綠流蘇,隨著主人動作微微飄曳。

男子拱手道:「多謝公子相助。」

琴聲一頓,那人幾不可察地輕點了下頭,玉指纖長細致,宛如剛洗過的蔥白,與深色琴麵形成了鮮明對比,飽滿指尖扣著弦,隨手一撥,一段清音妙曲便流泄而出。

「公子琴藝極佳,在下無端闖入此地,打擾公子練琴,實感抱歉。」

「不敢。」

那人總算開了口,眉眼低垂,形容素淨,唇色和身後的桃花一樣粉潤,嗓音溫和,一開口便讓人覺得如沐春風,隻是他似乎不願理會陌生人,始終低著頭,兀自擺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