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仵作名為趙川南,在朱河縣當值已有二十餘載,所驗屍體不下千餘。
他行事低調,一生專研,將案例都記錄於著作《棠陰比事》之中,此書目前依舊在不斷完善補充。
京兆府曾許下重金,聘請趙川南前往玉京城,甚至大理寺都知道朱河縣有這樣一位神人仵作,欲要收入麾下。
卻都被拒絕了。
如今朱河縣衙也是將之視為供奉,願意出山驗屍,全憑自願。
畢竟其徒子徒孫也有不少得了真傳。
《棠陰比事》這本書印刷數千冊,一版再版,基本上朝廷各地刑偵司法人員,人手一本,屬於必備讀物。
張炎想拜其為師。
不為別的,純粹心存敬仰。
義莊在朱河縣城外,收屍人一般也隻負責收殮無名屍體,若是城內有百姓死亡,則會請專門的陰陽先生看墓地、寫殃榜。
殃榜十分講究,等同於“辦喪文書”,一切喪葬流程都依殃榜進行。
若是出城下葬,沒有殃榜,連棺材都抬不出城門。
陰陽先生所寫殃榜,也會根據“屍體現象”作出死亡結論,連死亡時間、死因都一應俱全。然而實際操作中,陰陽先生都是從亡者家屬嘴中套出相關信息,所以他們“驗屍”一般都很“準”。
相較之下,收屍人就差遠了,隻是搬運工具,毫無水準可言。
張炎希望能提升麾下收屍人的能力,令他們不再是純粹的工具人。
他最初的設想,其實是讓收屍人每日收屍,而他坐享其成,以枉死簿吸取其中陰魂,令自己變強。
然而變強的意義是什麼?
張炎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他已然清楚這個世界的真正底色,獨善其身很容易,隻要一直苟住,猥瑣發育就能逐漸提升實力。
可遇到老仵作趙川南之後,張炎的想法卻悄然改變了。
趙川南能著書立作,造福百姓,他應該也可以。
不過如今為時尚早,畢竟對這個世界了解得還不夠透徹,還不清楚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但這顆種子,已然埋下。
……
不知不覺就到了午後,趙川南如約而至。
他沉默寡言,直接來到冷塌麵前,掀開白布,依次複驗起來。
張炎依舊在一旁觀摩。
隻見趙川南從鐵箱之中取出小刀,在腐爛浮腫的屍體各處分別割下一小塊,裝入了不同小罐之中做好標記。
灌內有不明液體,將屍塊浸泡其中。
“趙老先生,張某不才,想請教這是何用意?”張炎恭敬問道。
趙川南的名諱,是他事先從捕快那裏打聽來的,為了搭上話,可是做足了功課。
“自然是為了分析屍體之內的細微之處,比如髒腑內的泥沙所屬之地,畢竟每段河流所含之物都不盡相同。”
張炎恍然大悟,連連點頭。
比如接近玉京城的河段,肯定是汙染比較多,畢竟皇城長居人口數百萬,生活中的垃圾都通過地下管道,流入了運河。
又比如,若是沉屍河底,屍體上多少會沾染河底淤泥。
果然,趙川南在一具腐屍的腳趾縫裏,提取出了一絲細細的水草,他連忙將之記下。
“水草……奇怪,這方圓數十裏,何處會有這種水草?”趙川南無比疑惑。
張炎在一旁,是越看越佩服,驚歎不已。
他原本以為這些屍體都已腐爛浮腫,完全看不出蛛絲馬跡,沒想到此刻居然還能找到線索。
在將五具腐爛的屍體都複驗之後,趙川南終於將目光投向了另外三具疑似淹死的屍體。
這一次,他換了一把鋒利的小尖刀,割開了其中一具屍體的咽喉,用一個小銅勺探入裂口,取出少量液體。
果然,裏麵有泥沙。
接著,又在肺部割了一道口子,點燃燭火對著仔細觀察,便發現了水腫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