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1 / 3)

見師伯和師父狂笑的樣幹,立即明白,叫道:“我明白了,昆侖五老抄錄去的一本九陰經,必定是假,以假包換的掉包貨!”

玉虛大笑道:“你這人還算聰明,崆峒三子在保管九明真經的時候,已經提防有這一著,老早準備了一副偽本,他們還表示貨真價實,故意把昆它五老留在崆峒山上,監視他們,由海雲子帶領鐵權仙司空奇到敦煌去,在祁連山石窟裏把真經原文取出來,送給昆侖五老抄錄,五老歡大喜地返回昆侖山去,他們依著九陰真經記載的經文練功,過了一年,五老漸漸覺出經文不對,經上所載本領,沒有一件能夠練成,方才知道上了崆峒派的大當,九陰真經原來是假的,五老勃然大怒,就要找崆峒三子晦氣,哪知道崆峒三子獻出假經之後,立即帶了真經到中原去,隱姓埋名,不知哪裏去了!”

段錦問道:由這個時候起,九陰真經的原本便失了下落,是與不是?”

玉虛子道:“是呀!這三白年以來,江湖上雖然沒有了九陰真經的下落,可是一般武林中人,仍然著意找尋,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具正得到九陰真經的消息,不過經上功夫,經曆過崆峒派十多年的保管之後,也有不少漏出外邊,比如我剛才練的升降功,隻練到離地半尺的地步罷了!”段錦方才明白。

三個人剪燭夜話,不經不覺,到了五更天氣,方才各自返房就寢,玉虛子在山上一連住了半個多月,指點了段錦不少武功要訣。

有一天,玉洞真人把段錦叫到跟前,正色說道:“徒弟,你跟我學了六個年頭功夫;離別大理也有七個寒暑,應該返回南進國去了了!”

段錦吃了一驚,慌忙雙膝跪地,說道:“師父,是不是弟子用功不勤奮,你老人家以為我不能造就成材,要叫我下山去?“

玉洞真人搖了搖頭,說道:“不是,你大師伯今次到來,告訴了我許多中原發生的事情.金人在中原殺掠之慘。奸淫之酷,使我們置身方外的人也禁不住古井興波,熱血沸騰,所以為師決意跟你大師伯到中原去,做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你是南詔國的儲君,你父親等候你回去繼承大位,哪裏能夠跟我們一同去,你還是返回大理去吧!”

段錦知道師父脾氣,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聽見他要到中原去,自己當然不能夠跟隨了,隻好問道:“那麼?展師弟呢?”

玉洞真人說道:“展雲帆的功夫還不曾練成,不能夠跟我們行走江湖,仍然留在山上,如果為師在中原的事告一段落的話,必定到大理來找你,你也不用過於傷別,知道沒有?”

段錦聽見師父這樣一說,隻得罷了,過了三天,玉虛子和玉洞真人親自把段錦送到青城山下,雙方道了珍重,段錦踏上征途,和師父師伯揮手道別。

話分兩頭,再說段錦離別師父之後,抱著一顆依依不舍的心,取道返回雲南,一路上說不盡的戴月披星,雞聲茅店,在路上走了八九天。

有一天,他走到四川雲南交界的風儀縣,這裏全是重重疊疊的山比一望荒林,人煙罕至,段錦行走了大半日,還找不著一個可以歇腳的人家,走得又饑渴,正在焦灼之際,忽然看見林做深處,挑出一麵青布簾子來。

要知道宋朝時候,所有酒肆茶館,完全用這麵帶子做記號,段錦一見大喜,連走幾步趕去,果然不出所料,樹林盡處有一道山莊,山溪岸上架著一個寮棚,那麵青布簾子就在棚頂住來的招展著,迎風獵獵。段錦知道這寮棚一定是山民臨時架設的酒肆了,不禁精神一振,沿著山溪走去,哪知道他的眼睛剛和山溪溪麵接觸,不由打了一個寒噤!原來山溪水麵,浮現著三兩泓麵盆大小的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