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有選擇地去安排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把精力充沛的時間留給重要的工作或者功課,這樣就能用良好的控製力使自己專注於眼前的工作;而當我們精神疲憊的時候,就要適當地給自己一些放鬆和恢複的機會。有的人會覺得,自己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實在騰不出時間,就需要有所取舍。如果一味地給自己增加工作,也就相當於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壓力,令意誌力一直處於臨界點。如同上麵故事中的小孩子一樣,不是他變懶了,而是長期疲憊的心理得不到恢複,整個人的精神麵貌都垮了下來。由此可見,意誌力不足會直接導致自控力減弱,沒有足夠的自控力,孩子自然無法專心地聽課,成年人會無法高效率地工作。
那麼,我們要怎樣做到有所取舍呢?
給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分類
我們要分清楚,哪一類事情是必須完成的、哪一類是可以少做的、哪一類又是可以不去做的。比如說每天的工作是必須完成的,這是必須做的。你準備每天自學三十個單詞,但是由於工作實在太累,那麼可以減少到十五個或者十個。因為在疲憊的狀態下,即便你再努力地要求自己,大腦也會因為即將耗盡的意誌力而拒絕自控,與其事倍功半,還不如索性讓自己休息恢複。就比如準備和同事一起去聚餐,拉近一下彼此的關係,去KTV放鬆一下等。這些事情對於十分需要睡眠的你來說,就是一件可以不去做的事。
減少自己的任務
首先是工作方麵。雖然老板喜歡能幹的員工,但也不能為了表現自己,就盲目地攬下大量完不成的工作。這樣既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容易給別人留下不負責任的印象。其次是提高自我修養方麵。好學是一種美德,但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合理的學習內容會增加知識和能力,但是過分追求完美,想要一口吃成個胖子,卻隻會令自己疲憊不堪。
不要總說自己太忙
很多人都喜歡這樣向別人炫耀:“我最近很忙。”“一會兒還有三個客戶要聯係,晚上還有兩個飯局。”在和別人這樣講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向你自己強調,這是一種不斷重複的自我暗示。所以,在炫耀完之後,你就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忙,從而感覺疲憊和煩躁。
我們常說“舍得”兩個字,有舍才有得,就如同投資理財帶來利益的同時,也肯定會帶來風險一樣。我們不可能隻得到,而什麼都不舍棄,過分的貪婪隻會讓自己消化不良。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學會取舍,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這才是正確的生活之道。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有選擇地去安排自己需要做的事情。把精力充沛的時間留給重要的工作或者功課,這樣就能用良好的控製力使自己專注於眼前的工作;而當我們精神疲憊的時候,就要適當地給自己一些放鬆和恢複的機會。有的人會覺得,自己需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實在騰不出時間,就需要有所取舍。如果一味地給自己增加工作,也就相當於不斷地給自己增加壓力,令意誌力一直處於臨界點。如同上麵故事中的小孩子一樣,不是他變懶了,而是長期疲憊的心理得不到恢複,整個人的精神麵貌都垮了下來。由此可見,意誌力不足會直接導致自控力減弱,沒有足夠的自控力,孩子自然無法專心地聽課,成年人會無法高效率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