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傳:張全2(1 / 2)

別傳:張全2

太原萬全鎖具廠坐落在市西郊,原先是典型的國營小企業,生產的“萬全牌”係列彈子鎖款式老舊,技術落後,麵向中低端市場,銷路不暢。去年改製,工廠被一家合資企業控股,新資金新管理新技術的注入使廠子一下起死回生,產品換了商標,加大了技術含量,雄心勃勃地準備衝擊高端市場,現在正是急需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時候。因此,在副總經理喬漫石的建議下,工廠搞了個麵向全國的“神機開鎖大賽”,規則規定:隻要能在半小時之內,不借助重型工具開啟該廠新推出的一款“神機”牌彈子鎖,即可獲得五萬元獎金。

廣告打出去之後,的確吸引了不少來自全國各地的開鎖高手,不過眼看比賽三個月的關門時間就要到了,還沒有一個人能完成挑戰。這一天,廣告公司已經拿出了“開鎖大賽結束,神機難倒全國高手”的廣告稿,再過三天,萬全鎖具廠就要開始大打廣告了。

張全一大早起身,坐了兩路公共汽車,來到萬全鎖具廠——現在叫萬全鎖業有限公司。廠裏有個專門的比賽辦公室,他交了200元報名費,填好參賽報名表,跟隨工作人員來到了比賽地點。

那是一間整麵牆都是透明玻璃的房間,牆上那扇看上去厚重的門,也是玻璃的,房間不足10平方米,除了內牆上的一個掛鍾外一無所有,人在裏麵的任何動作,外麵的人都可一覽無餘。張全進了房間,工作人員在外麵把門鎖上,“哐啷”一聲悶想,從聲音判斷,張全知道門已自動反鎖,而且鎖舌周圍至少有三個點被卡死。那麼,比起他以前常做的事,他這回有一個小小的麻煩要解決:在同時拔開兩排彈子之後,怎樣騰出一隻手對付第三排。

“請參賽者注意,比賽馬上就要開始。現在宣讀規則。”不知從哪裏傳出揚聲器的聲音。張全閉上眼聽著。“一、參賽者須在半小時內完成開鎖;二、參賽者不得使用任何超出要求的重型工具,裁判將監控比賽過程,一旦發現將終止比賽。”

張全摸了摸兜裏的工具,這個重400克的小精靈是不會犯規的。比賽沒有要求提前檢驗器具,是為了尊重行規,因為開鎖者們的武器多不相同,而且多有不傳之秘。

張全這把外觀有點像冰淇淋筒的工具是他親手打造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具。當初從設計初稿到完成打造,他花了兩年時間。要對付極盡精巧之能事的鎖,開鎖器也必須同樣精巧,甚至要更加精巧。這凝聚了張全平生所學的工具不僅是他的心血結晶,他的吃飯家夥,更是他的心靈朋友。雖然發下重誓永不開鎖,但對這個朋友他還是不離不棄。每天在手掌中細細地感覺它,想象它在一把鎖的內部峰回路轉,品味它不停地帶來的靈感,是張全生活中的一大享受。所以,這趟出遠門之前,他隨手就把它放進了隨身包裏,等上了路才想起來,這東西在路上其實一點用也沒有。

幸好如此,現在它成了此行最有用的東西。

揚聲器裏的聲音繼續:“三、參賽者在開鎖過程中,允許對鎖具有刮擦、磨損等一般性損壞,但不得有器質性損壞。損壞程度由裁判認定。四、該鎖具有報警裝置,參賽者如觸發報警則中止比賽,直接判負。”

原來如此,張全現在知道為什麼一直沒有人挑戰成功了,三排以上的彈子組合卡住鎖舌,甚至加上極不規則的排列,對於一個高手來說,都不是不可克服的難題,隻要在高超的手法、精確的判斷、巧妙的構思之外,再加上足夠的運氣,總是能打開的,至今還無人得手,一定是因為報警器的緣故。張全知道,絕大多數開鎖者對報警器都重視不夠,因為在他們看來,鎖具和報警裝置是不同的係統,對付報警裝置,用的是和開鎖不同的原理和技術,他們可能同時精通如何破壞報警裝置,但對付這種別出心裁的在鎖中埋藏觸點的報警裝置,恐怕在半小時內是很難有辦法的。如果是在“實戰”中,他們隻需找出和鎖具相連的報警電路然後切斷它即可,但現在,在這個透明的比賽場上,那根電路不按常規地伸向房間外,參賽者根本無從下手,惟一的辦法就是直接在鎖裏解決報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