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見了禮,乃佛又說了幾句“友好交流”雲雲,便帶著乃猜訕訕回了泰方貴賓席。
時間流逝,指針很快指向十一點整,司儀又上台閑扯了幾句之後,比武就正式開始了。
雖然這場比武從黑暗麵走到了光明麵,但比武規則仍然沒有改變。雙方事先都簽下了生死契,比試過程中沒有裁判,無任何限製,直到一方認輸或倒地不起為止,生死無論。
當陳辰和乃猜相對站到擂台上時,廣場音樂瞬間停止,底下的觀者也都止住了聲音,一個個屏息凝神,生怕錯過精彩的一幕。
就在這時,乃猜忽然跪了下來,繼而表演起了一套詭異的動作,正是泰拳手每次出戰前都必做的儀式,拜師舞。
泰拳手們都相信,拜師舞可以祈求神靈保佑,驅逐邪魔,以便在戰鬥時不受敵人幹擾。這項儀式的動作十分詭異,第一次見的人,大多都會以為是某種邪教儀式,但對於泰拳手而言,這項儀式卻是神聖無比。
事實上,拜師舞這項儀式,是可以用科學來解釋的。主要可以概述為四點,即定神、熱身、示威、演技。
定神是指,通過舞蹈儀式,調整心理姿態,安定情緒,解除外界幹擾。熱身是指,通過舞蹈儀式,拉伸肌肉和韌帶,促進血液循環。示威是指,通過舞蹈儀式,向對手展露自己的精湛技藝,以求達到打擊對手信心的目的。演技是指,通過舞蹈儀式,表現出泰拳手對泰拳精髓的理解和領悟。
整套儀式大約持續了五分鍾,做完站起身來,乃猜看向陳辰的眼神中,充斥著一種暴虐的戰意。
“請!”陳辰卻是抱拳一禮,麵上毫無懼色。
接著,二人便擺開拳架,對峙起來。
“喝!”
驀地,陳辰大喝一聲,踏前兩步,率先搶攻乃猜的上三路。乃猜立時雙臂抱頭,橫膝獨立,使小腿、膝蓋、手肘、手臂持平,隱隱間形成了一麵肉盾。下一瞬,隻聽得一陣“劈裏啪啦”的肉體撞擊聲,陳辰的一通快拳便打在了乃猜的肉盾上。
然而,陳辰的拳勁雖然淩厲,但乃猜的防禦更是無懈可擊。任憑他如何擊打,都奈何不了乃猜分毫。
這也難怪,泰拳手從小就經曆艱苦卓絕的訓練,力求將拳、腿、膝、肘、四肢練成強有力的武器,經年累月下來,這八個部位都變得異常強大,因此泰拳又被稱為“八條腿的運動”。而此刻,陳辰以自己弱項攻擊乃猜的強項,自然無法湊效。
兵法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霍家拳出自軍中,自然遵循著這個道理。陳辰一連出了幾十拳之後,終究還是到了強弩之末。乃猜立時抓住機會,打開肉盾,順勢一記猛拳,仿佛靈蛇出洞,直取陳辰的心口。
經過唐山的特訓之後,陳辰雖然談不上脫胎換骨,但也算是大有長進。麵對乃猜這出其不意的一拳,他立即便做出了規避動作,但還是慢了一拍,被擊中肩頭。吃了這一拳,陳辰立時便後退數步,顯然輸了一著。
互相見了禮,乃佛又說了幾句“友好交流”雲雲,便帶著乃猜訕訕回了泰方貴賓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