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背景(1 / 2)

關雲霞和吳正宇同是從一所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分配到一所鄉村中學教書的,關雲霞教數學,吳正宇教語文。在師範讀書時因科別不同,他們沒有什麼交往。吳正宇愛好文學,偶爾有詩歌、散文之類的作品刊登在市報或校報上。關雲霞見過這個名字,後來聽人說與自己還是同縣的老鄉,僅此而已。分到一個鄉村中學後情況就不同了,因為是同屆校友,就顯得親近了許多。不多久兩個人就互相了解了,同時感情上也擦出了火花,互相就有了愛慕之情。由於地方經濟不發達,教師工資常常發不出來,老師們牢騷滿腹,把不滿全撒在黨政領導幹部的腐敗上,罵爹罵娘的事時常有之。因而對鄉鎮幹部特別厭惡。

有一天,吳正宇突然被莫名其妙地調到鄉黨委辦公室任秘書,校長和老師們雖然感到驚奇,但還是紛紛上門向他祝賀。可吳正宇卻不願意去,他說當鄉幹把人都學壞了,不如當個教書匠。後來鄉黨委書記把他和校長一並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說他一個人民教師沒有組織觀念,不服從分配,說如果三天之內再不來報到,就讓他背被子回家種田去。吳正宇心裏油然升起睥睨和反感,對鄉黨委書記說,讓我回家,你還沒有這個資格哩!氣得那位鄉黨委書記直翻白眼。校長忙打圓場對鄉黨委書記說,吳正宇的思想工作他負責回去做,保證三天之內來鄉裏報到。一邊說一邊用手把自己的胸脯拍得脆響。鄉黨委書記沒好氣地罵了一句“狗坐箢箕不受人抬舉”,走了。吳正宇氣極了,正要回擊一句,卻被校長用有力的大手捂住了嘴巴,沒讓罵出聲來。

從鄉政府回來,校長、主任、老師們紛紛上門勸說。吳正宇的父親也是當老師的,他品嚐了三十餘年鄉村教師生涯的酸甜苦辣澀。兒子師專畢業的時候他想讓兒子改行從政,苦於沒路子,兒子還是被分到鄉村中學當老師了。這次天賜良機被鄉黨委書記看中了,棄教從政,這等好事哪裏去找啊!兒子卻不知好歹不肯上轎。父親聽說後,立即趕來做兒子的思想工作,又背著兒子去給鄉黨委書記賠不是。作為吳正宇未婚妻的關雲霞,卻顯得很平靜,她既不讚成,也不反對,隻是說,他的事由他自己選擇。在大家的規勸下,吳正宇第三天還是去鄉裏報到了。鄉黨委書記一直沒有理他,想給他一個下馬威,以挽回自己的麵子。吳正宇也不主動和鄉黨委書記套近乎。吳正宇的文筆確實不錯,寫了幾份材料頗得黨辦主任的欣賞,他還將兩篇典型材料改寫成通訊發表在市報上。黨辦主任創造了一個機會,讓鄉黨委書記和吳正宇這脫接的鏈條連接上了,這才扭轉了鄉黨委書記和吳正宇的尷尬關係。吳正宇人很聰明,加上責任心極強,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不足的是待人接物方麵還拉不下麵子,顯得很遲鈍。

黨辦主任用長短互補的辦法,將辦公室一攤子雜事交給了吳正宇,自己把接待方麵的事全攬了過去,整天吃喝玩樂。吳正宇也不計較這些,兩個人配合得很默契。這樣吳正宇在辦公室幹秘書工作一幹就是三年。除了入黨之外還是個平民百姓。1996年,縣裏試行“雙推雙考”選拔年輕幹部,吳正宇符合報考條件,但他不感興趣。原鄉黨辦主任,現任常務副鄉長極力推薦他報考,他才報了名。一旦報了名,他就把參考當回事了,他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考上,卻很在乎自己考不考得好。誰也沒想到他竟考了個全縣第一,被安排到另一個鄉任鄉黨委宣傳委員。搞宣傳工作是學文科出身的吳正宇的強項,他所在鄉宣傳報道、報刊發行、計劃生育及文教衛一攤工作,皆走在全縣前列,頗得縣委宣傳部長的賞識。不到三年就被提拔到縣委宣傳部任副部長兼文聯主席。吳正宇在宣傳部幹了兩年後,又作為後備幹部,安排到全縣最窮的山區任鄉長,一年後接任鄉黨委書記。跨入新世紀第一年,市委又以“雙推雙考”形式選拔一批年輕的副縣級幹部,吳正宇第一次嚐到了甜頭,這一次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結果在行政序列中考分名列第二,麵試名列第一。通過考核安排到遠山縣任副縣長,這年他年僅3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