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的青年生活有幾點值得特別注意。第一,他與外人接觸最早,十三歲就出國了,他所入的學校全是外國人所設立的學校,他對西洋情形及近代文化的認識遠在李鴻章、康有為諸人之上。這是我民族一種大幸事,因為我們既然隻能從近代化找出路,我們的領袖人物應該對近代文化有正確深刻的認識。第二,中山先生的教育是科學的教育,而且是長期的。科學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寶,但是這種方法不是一兩個月的訓練班或速成學校所能培養的。我們倘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了解為什麼中山先生所擬的救國方案能超越別人所提的方案。中山先生所提的一切方案是具體的、精密的、有步驟的、方方麵麵都顧到的,因為他的思想是受過長期科學訓練的。
光緒十年(1884年)的中法之戰給了中山先生很大的刺激,光緒二十年(1894年)的中日之戰所給的刺激更大。此後,他完全放棄行醫,專門從事政治。次年,他想襲取廣州以為革命的根據地,不幸事泄失敗,他逃到國外。在檀香山的時候,他組織了興中會。當時風氣未開,清廷監視很嚴,所以興中會的宣言不提革命,隻說政府腐敗,國家危急,愛國誌士應該聯合起來以圖國家的富強。宣言雖是這樣的和平,海外僑胞加入興中會的還是很少。中山先生從檀香山到美國、英國,一麵鼓吹革命,一麵考察英、美的政治。在英國的時候,使館職員誘他入館,秘密地把他拘禁起來,想運送回國,幸而得著他的學校教師的援助,終得出險,後又赴法。這是中山先生初次在海外逃難的時期,也是他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初熟的時期。
庚子拳匪作亂的時候,鄭士良及史堅如兩同誌奉中山先生的命令想在廣東起事,不幸都失敗了,但是庚子年的大悲劇搖動了許多人對清朝的信念,留學生到日本去的也大大地增加。從此中山先生的宣傳容易得多,信徒增加也很快,日本朋友也有讚助的。到了甲辰年(光緒三十年,1904年)他在日本組織同盟會,並創辦《民報》,這是中華民族初次公開的革命團體。《同盟會宣言》及《民報發刊詞》是中山先生初次公開地、正式地以革命領袖的資格,向全世界發表他的救國救民族的方案。甲辰以後,中山先生尚有二十年的革命工作,對他所擬的方案尚有不少的補充,但他終身所信奉的主義及方略的大綱,已在《同盟會宣言》和《民報發刊詞》裏麵立定基礎了。
《民報發刊詞》說明了三民主義的曆史必然性。歐洲羅馬帝國滅亡以後,各民族割據其地,慢慢地各養成其各別的語言、文字、風俗、法製。到了近代,各民族遂成了民族國家。但在各國之內,王室專製,平民沒有參政之權,以致民眾受壓迫的痛苦。18世紀末年、19世紀初年,歐人乃舉行民權的革命。在19世紀,西洋人雖已實行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但社會仍不安,這是因為歐美在十九世紀科學發達,工業進步,社會貧富不均。中國應在工業初起的時候,防患未然,利用科學和工業為全民謀幸福,這就是民生主義。中山先生很激昂地說:
中山先生的青年生活有幾點值得特別注意。第一,他與外人接觸最早,十三歲就出國了,他所入的學校全是外國人所設立的學校,他對西洋情形及近代文化的認識遠在李鴻章、康有為諸人之上。這是我民族一種大幸事,因為我們既然隻能從近代化找出路,我們的領袖人物應該對近代文化有正確深刻的認識。第二,中山先生的教育是科學的教育,而且是長期的。科學的思想方法是近代文化的至寶,但是這種方法不是一兩個月的訓練班或速成學校所能培養的。我們倘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了解為什麼中山先生所擬的救國方案能超越別人所提的方案。中山先生所提的一切方案是具體的、精密的、有步驟的、方方麵麵都顧到的,因為他的思想是受過長期科學訓練的。
光緒十年(1884年)的中法之戰給了中山先生很大的刺激,光緒二十年(1894年)的中日之戰所給的刺激更大。此後,他完全放棄行醫,專門從事政治。次年,他想襲取廣州以為革命的根據地,不幸事泄失敗,他逃到國外。在檀香山的時候,他組織了興中會。當時風氣未開,清廷監視很嚴,所以興中會的宣言不提革命,隻說政府腐敗,國家危急,愛國誌士應該聯合起來以圖國家的富強。宣言雖是這樣的和平,海外僑胞加入興中會的還是很少。中山先生從檀香山到美國、英國,一麵鼓吹革命,一麵考察英、美的政治。在英國的時候,使館職員誘他入館,秘密地把他拘禁起來,想運送回國,幸而得著他的學校教師的援助,終得出險,後又赴法。這是中山先生初次在海外逃難的時期,也是他的革命的三民主義初熟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