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掩護下,頹廢看似是勇氣,懶惰是反抗,空虛是性感,可是當青春不再時,歲月就露出了原形,於是頹廢成了墮落,懶惰變成了罪惡,空虛成了恥辱。
如果你不肯努力,又不肯冒險,你就永遠沒資格對這個世界指手畫腳,就永遠不要覺得這個世界欠你什麼。
管理學上有個備受關注的詞語,叫“懶螞蟻效應”,曾一度引起了懶人們的熱捧。
簡單來說,“懶螞蟻”是一個公司、團隊裏麵的核心人才,他們有超出常人的遠見和技能,主要表現是懶於雜務,而勤於動腦。
需要說明的是,“懶螞蟻”型人才其實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有技術、有能力、有遠見的那一部分。如果你隻是個新來的,或者還在某個基層崗位上打拚,或者本事還沒到出類拔萃的地步,建議你還是不要以“懶螞蟻”來給自己臉上貼金了。
不比能力,那麼來說努力吧。作為NBA曆史上最成功的運動員之一,曾有記者問過科比:“你這麼成功,是因為天賦嗎?”
科比反問記者:“你知道洛杉磯淩晨四點的樣子嗎?”記者搖搖頭。
科比:“我知道每一天淩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
那麼你呢,張嘴閉嘴就自稱是“懶癌晚期”,朋友圈裏隔三岔五地“炫耀”自己抑鬱、拖延、失眠……有意義嗎?
實際上,你的抑鬱症是矯情,你的拖延症是懶,你的強迫症是閑的,你的失眠是根本不困!
如果說,天賦決定了你能達到的上限,努力程度則決定了你會淪陷的下限。可笑的是,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拚天賦的地步。
更為可笑的是,你還裝作很懶,以期讓自己顯得很合群;又或者,你確實沒有裝,卻也沒什麼更好、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你那空洞乏味的青春,最後不得不靠“看似流行的懶”來遮掩。
每個人都向往安逸,安逸對年輕人而言卻可能是一個陷阱。某一天,你會發現,你想過的安逸生活其實是一條下坡路,你要求那麼低,卻還是沒有辦法維持它的水準,因為你懶。
成長是一場近乎慘烈的淘汰賽,它絕對公平,評判勝負的標準就是努力程度。在擁擠的人潮中,你不向前,就隻有退後。
試想一下,為什麼那個走上領導崗位的人是別人,而不是你?為什麼那個領著高薪、工作愜意的人是別人,而不是你?為什麼坐頭等艙、開好車的人是別人,而不是你?
答案其實特別簡單,因為他們已經是這場比賽的優勝者,早早地跑到了你的前麵,而你,還在踩著自己的影子,在那自作多情地詩意漫步。
有個特別殘酷的事實要告訴你:不努力的男孩隻有兩種結果——抽不完的低檔煙和幹不完的體力活;不努力的女孩隻有兩種結果——穿不完的地攤貨和逛不完的菜市場。
在青春的掩護下,頹廢看似是勇氣,懶惰是反抗,空虛是性感,可是當青春不再時,歲月就露出了原形,於是頹廢成了墮落,懶惰變成了罪惡,空虛成了恥辱。
如果你不肯努力,又不肯冒險,你就永遠沒資格對這個世界指手畫腳,就永遠不要覺得這個世界欠你什麼。
管理學上有個備受關注的詞語,叫“懶螞蟻效應”,曾一度引起了懶人們的熱捧。
簡單來說,“懶螞蟻”是一個公司、團隊裏麵的核心人才,他們有超出常人的遠見和技能,主要表現是懶於雜務,而勤於動腦。
需要說明的是,“懶螞蟻”型人才其實是很小的一部分,而且是有技術、有能力、有遠見的那一部分。如果你隻是個新來的,或者還在某個基層崗位上打拚,或者本事還沒到出類拔萃的地步,建議你還是不要以“懶螞蟻”來給自己臉上貼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