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覺得自己實在渺小,實在愧對黨的領袖這個稱號,於是用解剖刀,將自己的靈魂仔仔細細地剖析了一遍。別人看到的他是一個光明的結論,他在這裏卻非要說一說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後麵的陰影。這又是一種驚人的平靜。
……項羽麵對生的希望卻舉起了一把自刎的劍,秋白在將要英名流芳時卻舉起了一把解剖刀,他們都把行將定格的生命的價值又向上推了一層。哲人者,寧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寫情感,如小平落難時為受株連而身殘的兒子洗澡:
多麼壯實的兒子啊,現在卻隻能躺在床上了。他替他翻身,背他到外麵去曬太陽。他將澡盆裏倒滿熱水,為兒子一把一把地搓澡。熱氣和著淚水一起模糊了老父的雙眼,水滴順著顫抖的手指輕輕滑落,父愛在指間輕輕地流淌,隱痛卻在他的心間陣陣發作。這時他撫著的不隻是兒子摔壞的脊梁,他摸到了國家民族的傷口,他心痛欲絕,老淚縱橫。
寫周總理在毛澤東批評後被迫寫檢查:
從成都回京後,一個靜靜的夜晚,西花廳夜涼如水,周恩來把秘書叫來說:“我要給主席寫份檢查,我講一句,你記一句。”但是他枯對孤燈,常常五六分鍾說不出一個字。……天亮時,秘書終於整理成一篇文字,其中加了這樣一句:“我與主席多年風雨同舟,朝夕與共,還是跟不上主席的思想。”總理指著“風雨同舟,朝夕與共”八個字說,怎麼能這樣提呢?你太不懂黨史。說時眼眶裏已淚水盈盈了。秘書不知總理苦,為文猶用昨日辭。
政治人物原來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
三、“順瓜摸藤”,還原形象
政治講究結論,文學注重形象。用文學翻譯政治就是還原結論之前的過程,你要告訴讀者這“瓜”是怎麼結出來的,描繪出它的藤和葉,這就是形象。是講政治內容,但必須有文學形象。比如寫毛澤東轉戰陝北:
胡宗南進犯,他搬出了曾工作九年的延安窯洞,到米脂縣的另一孔窯洞裏設了一個沙家店戰役指揮部。古今中外有哪一孔窯洞配得上這份殊榮啊,土牆上掛滿地圖,缸蓋上攤著電報,土炕上幾包煙,一個大茶缸,地上一把水壺,還有一把夜壺。中外軍事史上哪有這樣的司令部,哪有這樣的統帥。毛澤東三天兩夜不出屋,不睡覺,不停地抽煙、喝茶、吃茶葉、撒尿、簽發電報,一仗俘敵六千餘。他是有神助啊,這神就是默默的黃土,就是拱起高高的穹廬、瞪著眼睛思考的窯洞。大勝之後他別無奢求,推開窯門對警衛說,隻要吃一碗紅燒肉。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裏,一麵指導戰爭,簽發電報,一麵還要從事理論研究,寫文章。這種雙重身份是用這樣一個形象來表達的:
他隻能將自己分身為二,用右手批文件,左手寫文章。他是一個中國式的民族英雄,像古小說裏的那種武林高手,揮刀逼住對麵的敵人,又側耳辨聽著背後射來的飛箭,再準備著下一步怎麼出手。當我們與對手扭打在一起,急得用手去撕,用腳去踢,用嘴去咬時,他卻暗暗凝神,調動內功,然後輕輕吹一口氣,就把對手卷到九霄雲外。他是比一般人更深一層、更早一步的人。
他覺得自己實在渺小,實在愧對黨的領袖這個稱號,於是用解剖刀,將自己的靈魂仔仔細細地剖析了一遍。別人看到的他是一個光明的結論,他在這裏卻非要說一說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後麵的陰影。這又是一種驚人的平靜。
……項羽麵對生的希望卻舉起了一把自刎的劍,秋白在將要英名流芳時卻舉起了一把解剖刀,他們都把行將定格的生命的價值又向上推了一層。哲人者,寧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寫情感,如小平落難時為受株連而身殘的兒子洗澡:
多麼壯實的兒子啊,現在卻隻能躺在床上了。他替他翻身,背他到外麵去曬太陽。他將澡盆裏倒滿熱水,為兒子一把一把地搓澡。熱氣和著淚水一起模糊了老父的雙眼,水滴順著顫抖的手指輕輕滑落,父愛在指間輕輕地流淌,隱痛卻在他的心間陣陣發作。這時他撫著的不隻是兒子摔壞的脊梁,他摸到了國家民族的傷口,他心痛欲絕,老淚縱橫。
寫周總理在毛澤東批評後被迫寫檢查:
從成都回京後,一個靜靜的夜晚,西花廳夜涼如水,周恩來把秘書叫來說:“我要給主席寫份檢查,我講一句,你記一句。”但是他枯對孤燈,常常五六分鍾說不出一個字。……天亮時,秘書終於整理成一篇文字,其中加了這樣一句:“我與主席多年風雨同舟,朝夕與共,還是跟不上主席的思想。”總理指著“風雨同舟,朝夕與共”八個字說,怎麼能這樣提呢?你太不懂黨史。說時眼眶裏已淚水盈盈了。秘書不知總理苦,為文猶用昨日辭。
政治人物原來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