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視頻播出,普京參加完自己柔道啟蒙教練的葬禮後,拒絕記者、警衛的跟隨,一個人行走在聖彼得堡空曠的大街上。
他緊貼著臨街的窗戶,走在窄窄的有點老舊的人行道上,一會兒又跨過一條馬路,躍上對麵的人行道,偶有行人看他一眼,也各行其道。以我們的習慣思維,這首先有安全問題,其次還有老百姓的圍觀。我老覺得那臨街的窗戶裏會隨時伸出一把手槍,或者路邊會有人下跪上訪,給一個難堪。但是沒有,普京隻是自顧自地走著,行人也沒有人大驚小怪。官不覺官,民自為民,這是一種多麼平靜的政治生態。微風吹起普京西服的下擺,他揚起光頭,甩著一副摔跤手的臂膀,目光向前。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是想安靜一會兒,還是想看看這片他治下的土地。他難道就不怕安全不保,不怕有人來糾纏。但從畫麵看,他一身膽氣,淡定自然。這不隻是因為他柔道出身,有一身好武藝,還因別有一種政治上的自信。
這場麵又令我聯想起幾個鏡頭。毛澤東當年也常這樣一個人走在延安的大街上,不時和迎麵而來的農民打招呼。這有斯諾的《西行漫記》為證,也曾有一張他雙手叉腰與人說話的照片。周恩來喜好話劇,上世紀50年代他常去看“人藝”的戲,夜戲散後就和回家的演員一起,同行在北京後半夜空曠的大街上,熱烈地討論著劇情和演技。德國女總理黙克爾下班後就到超市買菜,還排隊交錢。法國總統希拉克是個大個子,也愛一人漫步巴黎街頭。一天他發現一個小孩緊隨其後,便回身問:“是要簽名嗎?”孩子說:“不,不需要簽名。天熱,我走在你的影子裏涼快些。”童言無忌,他大慚,人民不看重他的虛名,而是要他給民以實惠。當晚,他寫了一篇《我願給你們帶來陰涼》的講稿,作為他的施政綱領。
這裏引出了一個問題,政治家或者我們的幹部,與群眾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他自己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常態心理。中國人經曆了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歲月後,深刻地懂得了一個真理:領袖是人不是神。不但一般人從政治現實中深切地明白了這一點,黨也將此作為一種政治經驗總結成文件。1980年7月30中央通過少宣傳個人的五條規定,同年10月20日又通過決定,二三十年內不掛現任領導人像,防止個人迷信。可惜,中央帶頭了,基層卻很牛。有些人經常表現為無事忙,有事慌;對下欺,對上瞞;對內硬,對外軟;無事拿架子,有事扶不起。作者出差就不止一次地遇到“清街”、“閉景區”等。共產黨本來是為人民服務的,一個服務員去服務的時候怎麼能讓被服務者回避呢?當然更不能敲鑼打鼓,像劉邦還鄉那樣。正常地生活在人民群眾中,這不僅是共產黨政治的要求,即使一些進步的資產階級政治家,甚至封建政治家也能做得到。但現在我們卻還是不得不從最基本的說起,時時提醒幹部不要脫離群眾,不要害怕群眾,不要畫地為牢,也不要作秀,不要嘩眾取寵。要學會先自自然然地做人,再兢兢業業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