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撥雲見日,兩岸關係“玉汝於成”(1 / 1)

麵對剛剛出現的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發展勢頭,陷入困境的陳水扁決定推進激進“台獨”路線,進行孤注一擲的反撲。2006年2月,陳水扁悍然宣布終止“國統會”運作和“國統綱領”適用。10月,授意拋出所謂“中華民國第二共和憲法草案”。2007年6月,公然推動舉辦“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台海局勢再次陷入緊張對抗、千鈞一發的危險邊緣。為遏製陳水扁一波又一波“台獨”冒險,中央針對台灣局勢的複雜變化,相繼提出堅決製止陳水扁當局通過“憲改”謀求台灣“法理獨立”,全力挫敗“入聯公投”,通過遏製“台獨”和維護台海局勢穩定,為泛藍政黨贏得選舉創造有利條件等四項任務。

三個特點決定了這是一場環環相扣、驚心動魄、前所未有的硬仗。一是形勢變化快。陳水扁的“憲改”戲碼喧騰一時,但在內外壓力和各方因素製約下,加之他陷入“國務機要費”弊案,“憲改”步驟被打亂、進程被遲滯。但他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將“台獨”活動的重點轉向推動“入聯公投”,企圖通過“公投”,確定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二是,盡管陳水扁早已失去了大多數台灣民眾的支持,但其把持台灣政權,掌控了島內政經資源,對內強力通過行政手段、對外製造民意,裹挾台灣民眾,欺騙國際輿論,增加了做工作的難度。三是,陳水扁再次使用“公投綁大選”的卑劣手法,以推動“台獨”活動升級,控製議題,製造對抗,拉抬選情,打擊對手,推動“入聯公投”的事態與選情的白熱化交織在一起,使鬥爭形勢格外錯綜複雜。

這時,陳雲林在台辦主任的任上已經超期服役,麵對中央的信任和人民的囑托,為了打贏這場與“台獨”勢力的決戰,他兩年內率團四度出訪美國與歐盟,開展做國際社會特別是主要國家和國家集團的工作,向他們說明“台獨”的極端危險性與危害性,希望他們從維護台海和平和亞太地區穩定的共同利益出發,在遏製“台獨”中發揮積極作用。在與眾多西方官員、議員和學者打交道的過程中,並不總是彬彬有禮的溝通無礙,更多場合是“舌戰群儒”。但陳雲林和他的同事們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和地區和平的坦誠與執著,贏得了大多數人的尊重與認同。這兩年,也是陳雲林會見台灣人士最多的兩年,交換意見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的,節假日也不例外。那是他一生中難忘的日日夜夜,對台戰線的同誌們,以高度負責的態度,不計艱辛、不計苦累、不計毀譽、不計得失,默默地做了許多鮮為人知的事情。每想到這些,他就會對他們感到一種由衷的歉意。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2008年3月22日,四場戰役最終贏得全麵勝利,這無論在兩岸關係發展的曆史上,還是在我國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十幾年來兩岸關係的走向、台灣政局的演變終於出現了兩岸同胞長期期待的結果。“台獨”的現實危險性大大降低,幹擾我戰略機遇期的引爆裝置被拔除,兩岸關係從此進入了和平發展的新局麵。2008年5月26日,中國國民黨重新在台灣執政。同樣在南京祿口機場,陳雲林與剛走下飛機的吳伯雄主席再度擁抱時,“雨過天晴”成為他們對兩岸關係曆史性轉折的共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