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阿裏山
上次訪台,因行程滿滿未去阿裏山,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要知道,半個世紀以來,一首“阿裏山的姑娘美如水”唱紅了整個大陸,使此山在大陸同胞心目中地位遠遠超過台島聖山--玉山。 雙層大巴在蜿蜒延伸、七轉八彎的山區一路奔跑,才跑了不到一半路,原先蕩漾在車廂內的歡快笑聲已無聲無息了,持續劇烈顛簸留給團員的痛苦,大家強忍著,為的是萬裏迢迢趕來一睹阿裏山尊容。
“阿裏山閣大飯店”到了,陪同的一句話頓時引爆了車內歡樂氣氛。“看神木去!”大夥扔下行李就往山上跑。何為神木?阿裏山郎有著自己明確定位,“神”的第一要素是長壽,據當地原住民介紹,800年為初神,2000年以上才稱千歲檜,而第一神木的樹齡至少在3000年。樹齡長短還不是神木的全部內涵,既然頂禮膜拜稱其為神,最重要的是此樹特有的神韻更是普通樹木望塵莫及、甘拜下風。千歲檜偉岸挺拔,光武檜樹冠如雲,最高當數第一神木,長期“之”字形行駛的森林小火車動搖了其根基,在一狂風暴雨的雷鳴之夜,20米直徑、50米軀高的巨樹終於抵擋不了強大的地心引力,轟然倒下,一分為三,殘留的樹根高低起伏,一脈延伸幾十米,而飽經滄桑、蒼勁猶存的樹幹上的清晰年輪表明,阿裏山樹神的高壽決不少於3000年。徜徉於巨木群棧道留連忘返,一抹玫瑰色晚霞預示著明晨觀日出可當吉時。
連日風雨使乘興而來又無法登頂觀日出的中外遊人紛紛掃興而歸。聽說明日日出有望,我們滿懷期盼,吃罷晚餐不約而同早早入睡。全團集合時間定於次日淩晨3:30,為的是趕乘4:10第一班火車。阿裏山晝夜溫差如此之大實出於我們的預料之外,中午36°C高溫,而清晨驟降為8°C,抵禦不了風寒的遊人一路小跑去借來厚厚風衣,將帽子一裹,仿佛是林中的狗熊,眾人見了哈哈大笑。擠在晃晃悠悠的小火車上,25分鍾後抵達祝山車站,一口氣連登上百級石階,擠入了人滿為患的觀日平台,黑壓壓的人群中此起彼伏的是各種地方方言。現場的導遊一再提醒我們,阿裏山的日出一沒有固定時間,二沒有準確預測點,要注意仔細觀察,千萬不要一時疏忽,後悔終生。清晨5時,日出仍無任何跡象,性急的遊客有點沉不住氣,阿裏山該不會和我們開玩笑?15分鍾後對麵玉山山巒輪廓漸漸清晰,猶如皮影戲中強光勾勒的立體剪影,不知不覺漆黑的底色悄然褪去,東方天際越來越亮,在萬眾歡呼聲中,一輪圓圓朝日從遠處兩座山峰中緩緩升起,又突然調皮地沉下,才幾秒鍾工夫,倏地一下彈起,水銀瀉地般使整座玉山、阿裏山披上了金燦燦朝霞。天亮了,周圍棉絮般的白雲迅速地在山嶺間彙聚,使威武壯麗的日出活劇更為莊嚴、神聖。此時,一聲哨響,幾十個身背登山包的登山隊員勇敢地向玉山進發,去擁抱冉冉上升的太陽,去迎接大自然挑戰。
環保文化
與香港的“文化沙漠”儼然成對照的是,台灣對中國傳統文化倍加珍惜,運用現代科技為環保事業插上翅膀時,不忘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台中圖書館飲水機上放著厚厚的一疊紙,輕輕抽出一張,原來是一個可愛的環保紙杯,下底封口,確保滴水不漏;上沿為一左高右低弧形曲線,用嘴一吹,便可套在飲水機上裝水。飲用完畢,用手一拍,放入回收容器,還可回爐打成紙漿,重複使用。普通紙遇水受潮會變形、破損,而經特殊處理環保紙杯卻始終保持堅挺。更可貴的是,小小環保杯正麵印上宣傳水資源寶貴的漫畫,四周環海的台灣島上空烈日當頭,戴著墨鏡的大太陽皺著眉頭告訴人們:要節約每一滴水,水是地球最寶貴財富!
臨回滬前上街買東西,挑好商品付費時,熱心的營業員見我們是大陸同胞,善意提醒需不需要塑料袋?因為根據有關規定,從今年元旦起,台北市內所有商家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以減少越演越烈、令人頭疼的“白色汙染”。代之而取的是商家為消費者準備了各種係列的紙袋,袋上別巨匠心地印有流傳千古的唐詩宋詞,讓消費者購物之際,還可悠悠欣賞古詩雅趣。著名新光三越百貨公司的紙袋巧妙地以詩配畫,碧草與綠樹相映成趣,輕歌曼舞的喜鵲吟誦著大詩人韓愈《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飛雪。”廠商無孔不入的廣告甘願讓位於傳統文化,這在當今白熱化的商業競爭中實為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