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山下的延河橋是出現在新中國郵票上次數最多的幸運橋,它分別出現在紀88(290)、特65(379)、普無號(2)、普14(7)、普16(11)郵票中。
最早出現在新中國郵票上的公路橋是1956年3月30日發行的特14《康藏?青藏公路》郵票中的第2枚“康藏公路上的大渡河鋼索吊橋”。1956年10月1日發行特16《東漢畫像磚》郵票中的第4枚“馬車過橋”是表現我國最古橋型的郵票,它是約1800年前秦漢時期的多柱橋;保存至今最早的索橋,是建於1705年的瀘定橋,由9根鐵索構成,每根鐵索重1噸半,當時是個了不起的創舉,得到中外專家一致公認。1955年12月30日發行的紀36第一枚“強奪瀘定橋”便體現出瀘定鐵索橋的雄姿。
舉世聞名的北京宛平縣盧溝橋,已有300餘年的曆史,是一座造型生動,十分精美的11個聯拱大石橋,橫跨永定河,橋兩邊281根石欄杆及橋頭,刻有大小不一、姿態各異的石獅498隻,這座聞名遐邇的石橋,已出現在海峽兩岸的郵票中。如1974年9月3日台灣發行的紀154《第二十屆軍人節國軍郵票展覽會紀念》郵票,表現了盧溝橋抗戰的場麵。1985年8月3日大陸發行的J117《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四十周年》紀念郵票第一枚也是表現中國軍隊在盧溝橋英勇抗日的。
人文景觀中的多姿多彩的橋在兩岸郵票中時有出現,給人留下了美好而難忘的印象,如大陸的特15《首都名勝》第2枚北海的永安橋,特73《革命搖籃—井岡山》第6枚龍源口的半圓形石拱橋,T34《水鄉新貌》五連票中的江南小橋流水,T144《杭州西湖》第一枚“蘇堤春曉”中的5座石拱小橋、第4枚“斷橋殘雪”中的斷橋,T164《承德避署山莊》第一枚“萬壑鬆風”中的小石橋等。再如台灣的專159《台灣風景郵票》第3枚“天祥”中的索橋,專193《台灣山水郵票》第2枚“大學池”的小橋等。台灣發行的郵票中有兩座古今名橋,令人矚目。一是1968年6月18日發行的專53《故宮名畫清明上河圖郵票》中的汴梁虹橋,宛如一條長虹飛越河上,橋上人流如注,一派熱鬧景象,這是我國古代表現壯觀橋景和汴梁風情的一幅極為珍貴的長卷;另一幅是1974年3月22日發行的專101《台灣風景郵票》中第8枚“澎湖跨海大橋”,現代氣派,蔚為壯觀。
台灣最早的橋梁郵票是1954年1月28日發行的紀38《西螺大橋落成紀念郵票》,全套2枚,從兩個不同的側麵反映出西螺大橋的英姿。1978年10月31日中沙大橋落成發行了紀171紀念郵票,全套2枚,分別用仰視與俯視的角度表現了這座大橋的雄姿。
中國古代名橋甚多,中國現代的大橋不斷建成,橋已不僅隻是跨越江河溪流,它還跨越陸地海洋,神州大地,各式各樣的立交橋層出不窮,跨海大橋不為稀奇。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陸續出現在我國的“方寸世界”之中,而展現於世。
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山下的延河橋是出現在新中國郵票上次數最多的幸運橋,它分別出現在紀88(290)、特65(379)、普無號(2)、普14(7)、普16(11)郵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