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脂肪肝的主要檢查項目
(1)B超檢查
B超是回聲強度調節型超聲掃描的簡稱,它是按照回聲強度而獲得影像的一項軟組織顯像技術。由於連續掃描形成與聲束方向一致的二維切麵圖像。其優點在於真實性強,接近於解剖真實結構,無痛苦,無創傷,操作方法簡便,能多次重複檢查,圖像顯示清晰,迅速獲取結果,且價格低廉。
彌漫性脂肪肝在B超圖像上有其獨特的表現。肝腎對比或肝腎回聲差異,肝實質回聲強度>腎回聲;肝前後部回聲差異,近場回聲密集增強而遠場衰減;肝內管道結構特別是靜脈變細不清;肝髒輕度或中度腫大。近來趨於把這些標準量級化,以綜合積分判斷脂肪肝程度。B超可檢出肝脂肪含葶達30%以上的脂肪肝,肝脂肪含量達50%以上的脂肪肝,超聲診斷敏感性可達90%。亦有報道認為,在非纖維化的肝髒中,超聲診斷脂肪肝的敏感性達100%。
B超現已作為脂肪肝的首選診斷方法,並廣泛用於人群脂肪肝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
(2)CT檢查
CT也稱計算機X線體層攝影。它是利用X射線對人體選定部位的一定厚度的層麵進行掃描,由探測器接受該層麵X線的衰減值並轉化為電流,再經模擬轉換器轉變成所需要的數字,由電子計算機處理排成數字矩陣。然後再經數字br模擬轉換,將數字矩陣轉變成不同灰度的像素矩陣顯示於電視屏上,再由照相機攝製成片,就是常規的CT平掃片。片中黑色區表示低吸收區即低密度區,白色區表示高吸收區即高密度區,測定不同的密度值即為不同的CT值。
彌漫性脂肪肝表現為肝的密度(CT值)普遍低於脾髒、腎髒和肝內血管,增強後肝內血管影顯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態走向均無異常。CT值的高低與肝脂肪沉積量呈明顯負相關,因脾髒CT值常較固定,故肝br脾CT值的比值可作為衡量脂肪肝程度的參考標準,或作為隨訪療效的依據。CT對脂肪肝的診斷具有優越性,其準確性優於B超,但費用昂貴及有放射性是其不足之處。另外,磁共振及肝動脈造影主要用於超聲及CT檢查診斷困難者,特別是局灶性脂肪肝難以與肝髒腫瘤鑒別時。
(3)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主要是通過化學檢查的手段,檢測肝髒的功能,具體說來包括解毒功能、代謝功能(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謝、分解代謝和能量代謝)、分泌膽汁、造血、儲血和調節循環血量的功能以及免疫防禦功能。主要進行以下幾項檢查: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轉氨酶、膽道酵素、血清氨、凝血酶時間等。
(4)肝活檢
是在超聲引導下行細針穿刺肝細胞抽吸術,將所得標本做病理學診斷,這是目前確診脂肪肝的方法之一。該法安全可靠,操作簡單,尤其對於局限性脂肪浸潤,當超聲或CT均難以與肝癌相區別時,該檢查無疑是一項可靠的鑒別方法。
B超和CT已成為診斷脂肪肝的主要方法。它可基本判斷肝內脂肪分布,做出彌漫性及局灶性脂肪肝的診斷;結合病史、體檢和實驗室檢查,在排除其他原因所致慢性肝炎後,可明確脂肪性肝炎的有無及其病因和伴隨疾病狀態。單純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確診現已很少需要依賴肝活檢。另一方麵,肝活檢是診斷和定量判斷肝組織炎症、壞死和纖維化的唯一可靠方法,是進行脂肪肝分期最敏感和最特異的檢查手段,並可能有助於了解預後。然而,迄今對脂肪肝的自然史仍知之甚少,肝活檢現尚不能明確哪些脂肪肝患者會從推薦的治療措施中明顯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