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脂血症的外科手術治療
在一般情況下,高脂血症通過飲食和藥物治療可得到比較滿意的控製。但是,在部分少見的情況如純合子型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對藥物不能耐受的患者等,也可考慮采用非藥物的治療方法,外科手術治療就是其中之一。
部分回腸端切除術
手術是將大約2米長的回腸的末端切除。其降血漿膽固醇的原理也十分清楚,能起到口服消膽胺的類似效果。
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小腸吸收食物與膽汁中的膽固醇和膽汁酸代謝產物,膽固醇和膽汁酸的腸肝循環非常有效,腸道內的膽固醇60%被吸收。部分回腸末端切除術後則幹擾了膽汁酸的腸肝循環。在這一點上,部分回腸末端切除術降膽固醇的作用較膽汁酸螯合劑更有效。手術後,膽固醇吸收減少60%,相應地從糞便中排泄的中性類固醇和膽汁酸增加380%,體內膽固醇合成率則增加300%,膽固醇的分解代謝也增加,體內的膽固醇則減少35%。這不僅使遊離的膽固醇減少,還使非遊離膽固醇也減少,且後者減少更為明顯。這種非遊離膽固醇包括了在軟組織、器官中以及動脈壁內的膽固醇。已證實部分回腸末端切除術治療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對於純合子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則療效欠佳。對於Ⅱ型高脂蛋白血症者(均為雜合子FH),術後可使血漿膽固醇濃度下降50%,伴有皮下和肌腱黃色瘤消退,冠狀動脈造影也證實冠狀動脈粥樣斑塊消退。
然而,手術本身可引起一些並發症和後遺症。部分舊腸末端切除術較為多見的後遺症包括腹瀉、腎結石、膽結石和小腸梗阻等。
門腔靜脈分流術
接受門腔靜脈分流吻合術治療的FH患者,術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進展明顯減慢或完全消退。門腔靜脈分流術後代謝改變研究結果發現,術後TC和LDL-C代謝發生明顯改變,表現為體內總膽固醇合成減少62%~68%,膽汁酸合成減少50%~65%,所以,該術降低血漿膽固醇濃度主要是由於能降低體內LDL-C合成。此外,肝內遊離膽固醇減少75%,而酯化膽固醇增加79%。門腔靜脈分流吻合術的不良後果是肝髒萎縮,因而引起某些激素代謝發生障礙。而且術後仍然有明顯的高膽固醇血症。
肝髒移植術
由於肝髒移植術後高膽固醇血症仍然存在,還應同時給予洛伐他汀治療,這可使TC再下降43%,LDL-C再下降42%。患者可連續服用洛伐他汀,但應注意該藥與環孢黴素或其他免疫抑製劑合用,可能引起30%的患者發生橫紋肌溶解。
雖然,肝髒移植治療FH的效果較為肯定,但由於肝髒移植有較高的手術死亡率和致殘率,且費用高,患者需終身服用免疫抑製劑以防止移植的肝髒被排斥。所以,在考慮采用肝髒移植術僅僅用於治療FH時應該特別謹慎。隻有當各種保守的治療方法均無效時,才考慮采用肝髒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