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正義之師追窮寇(2)(1 / 2)

橫跨錢塘江的錢塘江大橋,聯結著滬杭、浙贛兩條鐵路,長1322米,連引橋共長1453米,16孔,於1937年9月建成,是我國最早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鐵路、公路兩用雙層橋,是華東南北交通的戰略樞紐。

渡江戰役前,何應欽奉蔣介石之命,親飛杭州,在平湖秋月勵誌社召集國民黨浙江省主席周岩、杭州市市長俞濟民等人召開了一個秘密緊急會議,研究如何在浙江組織起一道堅強防線,以阻止解放軍南下。何應欽在會議最後決定中宣布:在共軍逼近杭州之前一定要把錢塘江大橋炸毀,請周、俞二位務必堅決執行。為了萬無一失,他還專門把浙贛鐵路局局長侯家源叫到玉皇山,研究炸橋問題。

擔任主攻大橋任務的第185團第2營營長蔚錦茂向全營做了簡短而有力的戰鬥動員,命令部隊放下背包,隻攜帶武器彈藥輕裝向錢塘江大橋疾進。在距大橋隻有兩公裏時,部隊編成戰鬥隊形展開了。主攻連第5連沿江邊公路前進,直插錢塘江大橋。當第5連前進到六和塔附近時,突然遭到了六和塔和三折江大學守敵密集火力的阻擊。第5連當即以部分兵力正麵佯攻,連主力從側麵一舉拿下了六和塔,控製了這個可以俯瞰大橋全貌的製高點。並在營火力的支援和第4連的配合下,一鼓作氣拿下了北橋頭堡,切斷了敵人南逃的通道。至此,第2營完全控製了大橋北端,切斷了敵人南逃的通道。

隨後,第四、五連立即向橋南之敵發起進攻,同時第6連在六和塔以北無名高地構築工事,阻止杭州市區的敵人南逃。第4、5連向橋南進攻,橋南守敵眼看守不住了,便把一捆捆放在橋麵上的炸藥點燃了。隨後橋上便傳來幾聲沉悶的爆炸聲,濃濃煙塵籠罩了橋麵。第2營指戰員以為大橋被炸斷了,一個個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然而煙塵散去後,他們發現大橋仍巍然屹立著,隻有一小段鐵路和公路橋上的木板橋麵稍有損壞。第2營指戰員高興極了,提著的心終於放下了,並迅速衝上去,搶占了錢塘江大橋。

何應欽親自部署的炸橋行動失敗了,是敵人的疏忽嗎?不是,是鐵路職工林正發用100塊鋼洋保住了大橋。

原來,4月底的一天清晨,林正發前往錢塘江大橋附近檢修路軌。隻見橋上崗哨林立,戒備森嚴,守橋的國民黨士兵增加了不少。

阿發,你找死啊,還不快回家?林正發剛走出幾步,就聽到前邊有人招呼他。林正發定神一看,原來是國民黨守橋的士兵周福元。這個周福元因吃不飽肚子,常到林正發家要東西吃,因此他們很熟。

我上工去啊。林正發說著迎上前去,一打聽,才知道國民黨兵準備近日炸橋,一個排的工兵正在勘察橋梁。

炸橋?這橋可是我們工人用血汗建起來的,是通往浙中、浙南的陸上必經之道啊!林正發邊看邊想:一定要想法阻止他們的炸橋陰謀。我得先摸清情況,再見機行事。

於是,林正發轉身向周福元說:兄弟,下了崗到我屋裏喝兩盅,我那裏有好菜。

中午,周福元來了。三杯酒下肚,他的話多起來,感慨地說:媽的,當官的都撤到定海去了,讓我們這些窮當兵的守橋。如果能搞幾個錢,老子早就跑回家了。

林正發試探著問道:炸橋了,你往哪跑?如果大橋不炸就好了。

不行,聽說上頭要親自監督炸橋。周福元答道。

福元兄,你和兄弟們說說,炸橋時少裝點藥,幫我保住這飯碗,你們到危機時興許還能有條生路。

不好辦呀,現在的情勢都是認錢不認人。

林正發眼睛一亮,計上心來。說不定可以用錢買通炸橋的國民黨士兵。

送走周福元,林正發馬上動身進城,四處奔波,找親戚和工友借了些錢,又把身上的懷表押在當鋪裏,總共湊了100塊鋼洋。

第二天晚上,乘著夜幕,林正發帶著鋼洋悄悄來到周福元的住處,然後兩人一起去找工兵排的黃排長。

黃排長是個兵油子,明白了周福元的來意,連連擺手說:這事可是要掉腦袋的。

長官,請你高抬貴手,橋炸了你我都沒飯吃了。說著,林正發從衣袋裏取出鋼洋送到姓黃的麵前。

黃排長一見白花花的鋼洋,喜出望外地說:好吧,我想想辦法。說實在的,我們這些兄弟哪個不想活命?

後來,黃排長在捆炸橋用的炸藥包時,在規定每包裝60公斤炸藥的炸藥包裏,隻裝了二兩炸藥,其餘全是裝的沙土,錢塘江大橋就這樣保住了。

在三野部隊攻取杭州期間,鑒於敵已全線崩潰,三野部隊已解放南京、蕪湖,第4兵團渡江後的位置距浙贛線較近等情況,為不給敵以喘息機會,早日切斷浙贛線,斷敵退路,割斷湯恩伯、白崇禧兩集團的聯係,密切協同三野作戰,經總前委批準,二野第4兵團不東進,而沿第5兵團右翼與第3、第5兵團並肩直出浙贛線以達贛閩,傾全力迂回至湯恩伯部側背,猛力窮追,務求抓住敵人而殲滅之。另以第10軍擔任安慶、蕪湖地區的警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