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兩國卷入,“那麼局勢立刻就會發生變化,英國政府在一定條件下,將被迫作出緊急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長期作壁上觀了”。當德皇威廉二世最終獲知英國參戰的真正意圖之後,他猶豫了。他甚至打算勸告奧匈帝國接受英國的調停。可是,奧匈帝國已對塞爾維亞宣戰兩天了,軍隊已經開進塞爾維亞境內。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無可挽回了,而戰爭成了雙方唯一的選擇。在已經被軍備競賽搞得筋疲力盡的英國人總算長出了一口氣,如果在這麼軍備競賽英國政府都有破產的可能,唯一終止這種競賽的就隻能是戰爭了。所以當英國新任首相亨利坎貝爾班納曼爵士聽到大戰開始的消息後說的第一句話居然是:“太好了,我們得救了。”
奧塞戰爭迅速爆發後,奧匈帝國在斐迪南大公的親自督戰下,一路高歌猛進,瘋狂的攻擊塞爾維亞軍隊,在裝備了北疆出產的坦克和飛機後,連機槍都沒有裝備的塞爾維亞軍隊根本不是對手,他們被迫節節後退,很快就讓出了半數的領土。麵對這種局麵,生怕塞爾維亞提前被全麵占領的俄法兩國立刻宣布站在塞爾維亞方麵,開始進行戰爭總動員。七月三十一日,德國向俄國和法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它們停止總動員,遭到斷然拒絕。德皇威廉二世終於下令德國總動員,並於同日向俄國宣戰,八月三日對法國宣戰。
八月二日,德國總參謀部為了實行經過李靖遠改進後的施利芬計劃,向比利時送交最後通牒,要求允許德軍借道比利時對法軍作戰,並限在二十四小時內答複。隻有七百萬人口的比利時勇敢地拒絕了德國的無理要求,並向英國求援。八月四日,德國悍然破壞一八三九年保證比利時永久中立的條約,德國四個集團軍兵分四路,在坦克和飛機的掩護下,侵入比利時。英國獲知德國有入侵比利時的意圖後,於八月四日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無條件尊重比利時中立。但德國宰相貝特曼傲慢的對英國駐德大使聲稱:“國際條約不過是一張廢紙,我沒有義務必須要遵守他。”於是英國便以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為借口,對德國宣戰。這樣短短一周時間內,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在一片戰爭叫囂聲中紛紛亮相,一場真正的世界大戰開始了。在李靖遠這隻小小蝴蝶的推動下,歐洲大陸終於提前數年卷入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戰爭風暴中,而同樣已經準備好在戰爭中撈一筆的亞當斯並不知道,一場針對美國的陰謀正在展開。
自從一八九二年以來美國一直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如果北疆想要帶領中國崛起於世界,美國就是一個必須要逾越的障礙。早在一八九六年的經濟危機時期,北疆在阻擊各國股市的時候,就對美國進行了重點照顧,讓美國在那一次的經濟危機中成了資本主義世界損失最為慘重的國家,好在當時美國還是個工業化國家,在金融上的損失可以通過強大的工業力量恢複過來,不過這次經濟危機的損失還是讓美國直到一次大戰開始的時候國內的失業率仍居高不下,這導致了美國第二十五任威廉麥金萊於一九零零年被不滿者刺殺身亡,而這個時間比後世的曆史早了整整一年。
對於美國損失慘重的經濟,李靖遠和李傑是不會放過機會的,深知美國戰爭潛力的二人決定再給美國人重重一擊,讓他們無法在一戰中真正崛起。而在一九零三年底,預感到世界大戰即將展開的李靖遠二人決定開始實施針對美國的經濟腐蝕計劃。
約翰尼斯和海伊克是當初北疆在德蘭士瓦共和國發展的兩個荷蘭裔情報員,在德蘭士瓦與奧蘭治在英軍的強大武力壓製下被迫轉入叢林遊擊戰的時候,他們兩個奉命留在了英軍占領區,並很快獲得了英國國籍。有了英國國籍後,兩人到倫敦居住了數年,一直在秘密的為北疆在英國的情報網工作,這次接到上級命令後他們轉道俄國,通過偷渡回到了北疆。回來後的第二天,他們就在北疆海外情報局受到了數名大人物的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