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傳到國內後,中國數個電台和電視台迅速對此事做了相關報道。李靖遠也再次向議會提出了參戰的請求,一九零八年二月十九日,李靖遠在議會做了一次措辭激烈的公開演講,通過各大電視台架設的攝像機,這段演講被以畫麵的形式傳向了整個中國。在演講中李靖遠大講數十年來英法兩國對中國的剝削和壓迫,,以及英國人在國際上對中國崛起的種種阻撓,並宣稱英國人必須要為這次無恥的偷襲付出慘重的代價。議員們也都群情激奮。在隨後的投票中,全票通過了支持對英法等協約國集團宣戰的決議,同時授權攝政王李靖遠全權指揮。
李靖遠當即下了全國總動員令,要求整個國家進入戰爭狀態,同時中國以英國無故攻擊中國商船為由向協約國各國發表了宣戰通告,同時宣布撤回駐各國大使,並勒令各國駐中國大使限期離境。
但是就在中國開始著手總動員的時候,中國外交部突然對美國發出了一個奇怪的外交照會,要求美國立刻終止歧視華人的《排華法案》,保障在美華裔華人的利益,否則中國將以武力報複美國。在發出照會前,中國將在坎佩切州和加勒比海上的地盤和平移交給巴拿馬國,部隊則在大西洋分遣艦隊的掩護下分批撤回,以防止對美開戰後遭到美國攻擊,中國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對美國作戰了。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外交照會一出,全世界一片嘩然,各國政府怎麼也不明白,為什麼剛剛對協約各國宣戰的中國突然又去惹美國。其實李靖遠如此做是有原因的。
《排華法案》是一八八二年,由共和黨參議員約翰米勒向國會提交的,為此美國國會經過了激烈的爭論,主張排華者的主要依據是:華人有諸多的惡習和偏見,不可能在生活上美國化,更不可能接受美國建立在基督教基礎之上的倫理道德標準;而且華工的大量湧入,造成了同美國工人搶飯碗的緊張態勢。反對排華者的理由則是:排華違背了中美《蒲安臣條約》中的自由移民政策,而且違背了美利堅共和國“自由、平等”的立國原則。但是最終,排華主義獲得了國會多數票的支持。
《排華法案》規定任何企圖通過船隻進入美國的中國人,都要向海關移民官出示此法案之前列出的證明文件,否則將不準進入美國。任何在美國境內的中國人如被發現身份非法者,經美國法院裁決確為非法入境後,將經由總統簽署命令驅逐回中國。
而在美國的華人被剝奪平等工作機會以及擁有土地和經商、受教育等權利情況下,留居在美國的華人活動隻能局限在華人社區,集中居住在“唐人街”,靠經營洗衣店、餐館、雜貨店等下層卑微艱苦的服務業為生。
這一嚴重歧視華人的法案早就是李靖遠的眼中釘了,隻是礙於當時中國內部也處於分裂狀態,北疆如果單獨對美國施壓,不但不能成功,還有可能提前引發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