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拔黑雲壓城城欲摧,拭目陰霾鎖幾時(1)(1 / 3)

韓豐盡幾所知一一作答。

葉昊天道:“一兩年內,我或將遠赴泰山,拜訪令師祖,韓兄弟能否幫我引薦?若有隻言片語,可免誤會。”

韓豐想了想,伸手取出一串龍眼大小的玉珠,從中解下最小的一顆遞給他,說道:“我走的那天,掌門師祖把我叫去,給了這一串玉珠。你拿這顆珠子給他,他就明白了。”

葉昊天道:“且慢,既然是掌門師祖交托你的,這串珠子可能非同小可,給我一顆,隻怕將來你會著急。”

韓豐搖搖頭:“我仔細看過了,別的珠子上都有字跡,隻有這個沒有。”

葉昊天接過來玉珠道:“好吧!將來若是需要,你再來找我。此去南洋,一路之上多加小心。”

韓豐答應一聲去了。

晚間,葉昊天縛手立於小木屋前,對站在身邊的蘭兒道:“看來不止一個門派被九陰教控製了。泰山離此三千餘裏,我現在正處於功力增長的關鍵時期,不適合長途奔襲,暫時去不了。”

蘭兒不無擔心地道:“我師出九華,不知道九華派怎麼樣了。一別師傅兩年多餘,真有點想念她老人家。”

葉昊天提議道:“九華離此不遠,我們一起去看你師傅,如何?”

蘭兒興奮地道:“好啊,最好今晚就走。”

葉昊天點頭答應。

天快亮的時候,兩人開始啟程。葉昊天已經進入真人界大成期,輕輕鬆鬆一口氣飛了九百裏。眼看快到九華山,這才落下身形徒步上山。

蘭兒出了乾坤錦囊,辨認了方向,在前麵領路。剛到山根,就見一輪紅日蓬勃而出,萬道霞光灑滿大地。

蘭兒一邊走,一邊介紹九華山的情況。九華山位於安徽池州,原名九子山,因唐代詩人李白見此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賦詩更名為九華山。“天下名山僧占多”。東晉隆安五年,天竺僧人杯渡來山創建茅庵,傳經布道,此為佛教初傳九華。唐代開元年間,新羅僧金喬覺卓錫九華,應化為地藏靈跡,九華山遂被辟為地藏菩薩道場。此後佛教各宗派在此競相傳播和交流,高僧輩出,近十年來更達到鼎盛時期,寺院多達三百餘座,僧尼三、四千人。

葉昊天聽得津津有味,一邊走一邊欣賞當地的自然風光。一路行去,無邊美景映入眼簾,眾多金碧輝煌的梵宮玉宇,玲瓏別致的茅蓬精舍,或雄踞於峰頂陡壁之上,或散布在山穀叢林之間,把九華山裝點成神采奇異的“佛國聖境”。

兩個人走了很久,大約巳時才來到蘭兒學藝的翠雲庵。

蘭兒心情激動,快步來到庵前,正待上前敲門,卻被葉昊天伸手拉住。

葉昊天凝神察看,感覺有些不對。

蘭兒看了看四周,也覺得有些異樣。因為出家人起得早,這時候應該有人出來灑掃庭院,敞開大門。然而現在卻大門緊閉,院外雜草叢生,好像已經荒蕪很久了。見此情景,她心裏很緊張,不知道師傅怎麼樣了。

葉昊天將她拉在身後,上前輕叩門環,敲了三下。

時間過了好久,才有人把大門開了一條縫,站在門內向外打量。

蘭兒一眼認出門裏是同門學藝的姐妹輕雲,當下心中歡喜,身子卻沒動,想看輕雲是否還認識自己。

誰知輕雲卻麵色冷冷地道:“兩位施主有什麼事嗎?”

蘭兒剛想說話,忽聽葉昊天搶著道:“我們夫婦不遠千裏而來,曾經發下宏願,要將九華山上萬菩薩逐一拜遍,還請小師傅慈悲,讓我們入內燒一炷香。香火錢自會加倍奉上。”

蘭兒不明白他為何要這麼說,聽到夫婦兩字,麵上不覺一紅。

輕雲口中冷冰冰地說著:“請進。”臉上卻露出焦急的表情,眼珠轉了幾下,似乎示意蘭兒快走。手上也沒有絲毫動靜,大門依舊隻開了一條縫。

這時候,院內忽然傳來說話的聲音:“輕雲,怎麼還不把門打開,請施主進來?佛門廣大,普渡眾生,不能絕了人家的向上之心。”

聽了這話,輕雲不得不將門打開,麵上顯出愁苦的表情。

門內站著一個中年女尼,滿臉堆笑,看起來像是市井婆姨。

蘭兒盯著對方看了看,發現這人很是陌生。

葉昊天邁步來到庵內的大雄寶殿,上了幾炷香,回頭對中年女尼道:“能否請師傅幫我抽根簽,看看我的仕途怎樣。”

女尼眉開眼笑地道:“小施主,我們這裏的簽靈驗的很呢!來,你來抽。”

蘭兒對旁邊的輕雲低聲道:“小師傅,我想方便一下,請問該去何處?”

輕雲看了看中年女尼,後者正忙著給葉昊天抽簽,聞言擺了擺手:“你帶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