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情寄天問每淒淒,心係離騷長悠悠(1)(3 / 3)

少康想說:“你那牌子不靈了,我們也有一塊呢!”可是話到嘴邊沒能說出來,最後隻是指著葉昊天道:“我們三人之中以他為主,有什麼事你問他吧。”

屈先生眼望葉昊天問道:“請問仙長尊姓大名,仙鄉何處?”

葉昊天“嗬嗬”笑道:“晚輩道號‘赤縣子’,是從巫山來的。請問屈先生的字是什麼?”

蘭兒和少康不明白他這樣說有什麼道理,隻能靜靜地看著他瞎說。

屈先生聞言身軀輕輕抖了一下,不過很快就穩住了。他上下打量了葉昊天一眼,緩緩的道:“我的字是‘楚’,本名屈楚。我是楚地出生的人,以前曾經去過巫山,對那裏還算比較熟悉。你是從巫山什麼地方來的?”

葉昊天早已看見他那一絲異樣的神情,覺得他既然姓屈,可能是屈氏家族的長者,或許知道屈原的下落,於是信口開河地答道:“我生於巫山腳下的秭歸,那裏風景優美,山清水秀,柑桔成林,青枝綠葉,紅果漫山,真的是如詩如畫。”說到這裏他定定地看著屈先生的臉上的表情,希望能看到異常之處。

屈先生的神色現出一絲迷惘,不過很快就恢複了正常。他警覺地看了葉昊天一眼,道:“我卻出生於千裏之外的郢都。雖然同是楚國,一個在江邊山野,一個在繁華都城,差別可大了。巫山的風景確實很美,比起郢都更有一分吸引人的地方,我也喜歡那裏。不過你說得好像不對,秭歸怎麼會柑桔成林?我去時都是荒山啊。”

葉昊天聽到“郢都”心中一震,郢都早就在楚國被滅之後改作別的名字了,不知道這位“屈楚”先生為何提起郢都來。他不敢停頓,急忙問道:“先生是什麼時候看的?遍野荒山那是兩千年前的事了。自從屈原大夫投水之後,秭歸的人為了紀念他,將山上的雜樹全都砍了,種上了數不清的柑桔。”

屈先生聽了不置可否,隻是“嗯”了一聲。

少康聽得一頭霧水,不知道葉昊天這樣信口開河想做什麼。

蘭兒卻大致明白了葉昊天的心意,於是插言道:“是呀,我們秭歸最有名的是子規鳥。漫山遍野的柑桔林中聚集著一群群的子規鳥,卻從沒有人去驅趕它們。因為據說子規鳥是屈大夫的妹妹屈麼姑所化的精靈,每年農曆五月,此鳥叫聲‘我哥回呦!我哥回呦!’那時人們就做粽子、修龍舟,準備迎接端午佳節,祭祀屈大夫。”

屈先生的眼睛有些濕潤了,雙手禁不住輕輕顫抖起來。

葉昊天見了心中也跟著顫抖,接著道:“秭歸的端午節很熱鬧,賽龍舟的時候有很多人敲鑼打鼓,獻歌獻舞,其中有一首曲子尤其動聽,我每次聽了都三月不知肉味。那是道地的楚音,估計先生還沒有聽過,讓我們演奏出來聽聽,好嗎?”

屈先生的精神有些恍惚,不知不覺點點頭。

葉昊天當即取出龍笛,毫不停頓地吹奏起來,吹的是他和蘭兒改編過的《詩經·考盤》的調子。同時示意蘭兒將鳳琴取出來。

蘭兒手扶琴弦,一邊聽著笛音,一邊玉手揮灑,彈的是同樣的曲子,隻是有時慢少許,有時又合在一起。兩音相合說不出的幽怨傷情。

少康奇怪地看著兩人,不知道他們好端端地為何忽然演奏起哀憐的音樂來。他靜靜的聽了一會兒,但覺胸中非常難受,隻想放聲高歌,可是又怕打亂了兩人辛苦營造出來的氣氛,所以張著嘴唱不出一個字。

正在這時,他的心底忽然浮現出一句句的唱詞,似乎來自於葉昊天的心聲,於是他凝聚了兩分功力伴著樂音緩緩唱道: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君兮,自沉汩羅。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兮,逢時不祥。鸞風伏竄兮,鴟鴞翱翔。葺尊顯兮,讒諛得誌。賢聖逆曳兮,方正倒植……”

歌聲哀怨纏綿,惹人遐思。尤其加上他催魂攝魄的嘯功,更能將聽者引入神魂顛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