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月隆宣三十五年,初冬,慕芙島盛世的締造者,月後巷百姓眼中的大善人——顧未常,化為一縷青煙奔向極樂世界。
通善寺,望月閣。香茶的味道令人陶醉,茶還是那些茶,隻是對飲的人不再一樣。品茶的人入口的是茶香,喝進去的卻是對家人的思念。
和望月閣寧靜無擾的境況不同,今ri通善寺的前院格外的與眾不同。一些顧爺的友人,昨夜接到消息後,便先後的趕到了通善寺,在供院前燃香燒紙,寄托對舊友的哀思。角落小院升起的青煙,他們並看見,但後來的一個消息很快便傳播開來,因為這些人看見靜仁主持捧著一物快步去往了一個地方,通善寺最受崇敬的地方——通善舍利塔。
通善寺又得一顆舍利的消息,很快便像雪花一樣傳遍了整個幕芙島。舍利為佛家聖物,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據說,隻有得道高僧圓寂火化後才能出現。很多人都在猜測,到底是哪位不出世的高僧圓寂後留下舍利。三十年前通善寺老方丈留下的舍利,吸引了數十萬人的瞻仰,當時的人山人海很多人依然記憶猶新。一些消息靈通的人,也開始把舍利的誕生和那位叱吒風雲的顧爺聯係在一起。白se鑲金的舍利塔,坐落於通善寺前院的幾個參天大樹下。最早趕到的那批顧未常的友人,親眼看見靜仁主持把一顆火紅的舍利安放在其中,安置在老方丈白se舍利的下首,神聖的氣氛感染著在場的所有人。
多年沉寂的寺廟,再次成為了大家議論的中心。佛家至寶的出世,本就是天下奇聞,更何況在同一個地方再次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從四麵八方彙集過來。不到半天的時間,寺內便擠滿了各方的看客。一些信奉者跪倒在塔下,虔誠的誦念佛經,久久不願離去。齋房裏,一貫而入的人群讓許久不曾忙碌的掌勺和尚不知所措。本來空置的禪房,如今一間難救。通善寺人來人往,也讓傍邊多年沉寂的小街熱鬧起來。各種小推車布滿了整條街道,擠不進寺內的人們便開始在門外打尖喝茶。而一些不著邊際的猜想,也被好事之人胡說開來。
“聽說,顧爺昨ri暈倒在上東集市,被手下送回月後巷,路過通善寺,便又一顆火紅舍利從天而降,直接砸入顧爺的身體之中。在體內遊走一圈後,顧爺便消失不見,隻剩舍利留在原地。”
“什麼從天而降,那是老方丈下凡,帶走仁善的顧爺,留下舍利福澤後人。”
“胡說,顧爺沒有死,別人不知道我還不知道,顧爺本身就是這寺裏的人。老方丈便是他的師父,顧爺從小在這裏長大。昨天定是老方丈顯靈,將顧爺帶到一處世外桃源醫治去了。”
。。。。。。。。。。。。
。。。。。。。。。。。。
。。。。。。。。。。。。
。。。。。。。。。。。。
“真沒想到,師兄還能留下舍利,這樣走也算很風光了。”靜仁打破了閣中二人的沉墨。
靜仁看了看眼前的年輕人,回想起打開院門看到的景象,那個跪在一堆炭火前的背影,和當年師兄一模一樣。隻是麵前的人比之當年的師兄,堅毅的更加讓人敬佩。這孩子沒有修過佛法,隻是單純的想完成其師最後的願望。沒有猶豫,沒有膽怯,單是想象就知道他承受的是那種噬心的痛楚。
靜仁安慰道:“一些人都是為了財se名利而活;因為不懂的處事之道,而受很多的苦惱;死後隨自己所作的善惡業多少而輪回,今生的苦難便是以前所作所為的補償,你師父便是在做這些補償。冥冥中確有輪回,世上的宗教都共識它的存在。人逝去後,身體是死亡了,靈魂是不滅的。佛經上說:‘生,又曾生;死,又曾死,本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個循環中,所以說,死是生的開頭,生是死的。’所看到的生命是無常變滅,無窮無盡的,如同江河之水滾滾不斷,是刹那不停的變化著。死亡不是消失,死去的是軀殼,真正的生命則是綿延不斷。是走出此生這一扇門,進入新生的另一扇門,從這個環境轉換到另一個環境。‘生,也未嚐可喜;死,也未嚐可悲。’生是死的延續,死是生的轉換。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佛教又強調超越生死,認為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無常,求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