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4月15日的早晨,亞伯拉罕·林肯躺在一家廉價租屋的睡床上,瀕臨死亡。林肯碩長的身軀斜躺在鬆垮的睡床上,牆上掛著一幀製作簡陋的羅莎·彭皓爾的名畫《馬集》,屋裏一盞顯得陰鬱的煤氣燈閃著昏黃的光芒。
當林肯咽下最後一口氣時,陸軍部長史丹頓說道:“這裏躺著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美的統治者。”
什麼是林肯善於與人相處的秘密呢?林肯喜歡批評人嗎?不錯。他住在印第安那州灣穀的時候,年紀尚輕,不僅喜歡評論是非,還寫信寫詩諷刺別人。他常把寫好的信丟在鄉間路上,使當事人很容易發現。
林肯在當過見習律師後,仍然喜歡在報上公開抨擊反對者,不過隻是偶爾而已。
其中,有封信所導致的後果,使他刻骨銘心,永生難忘。幾年前的一個秋天,他又寫文章諷刺一位自視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爾斯。他在《春田日報》上發表了一封匿名信嘲弄席爾斯,全鎮哄然引為笑料。自負而敏感的席爾斯當然憤怒不已,終於查出寫信的人。他躍馬追蹤林肯,下戰書要求決鬥,林肯本不喜歡決鬥,但迫於情勢和為了維持榮譽,隻好接受挑戰。他有選擇武器的權利,由於臂長,他選擇了騎兵的腰刀,並且向一位西點軍校畢業生學習劍術。到了約定日期,林肯和席爾斯在密西西比河岸碰麵,準備一決生死。幸好在最後一刻有人阻止他們,才終止了決鬥。
這是林肯終生最驚心動魄的一樁事,也讓他懂得了如何與人相處的藝術。從此以後,他不再寫信罵人,也不再任意嘲弄人了。也正是從那時起,他不再為任何事指責任何人。南北戰爭期間,林肯好幾次調兵遣將,更換波多馬克軍的將領——馬克克蘭、波普、伯恩賽德、胡克和米地——這些將領接二連三地出錯,幾乎使林肯陷入絕境。全國有半數人無情地指責林肯用人不當,但林肯“毫不怨天尤人,寬容地保持緘默”。他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是:“你不論斷他人,他人就不會論斷你。”
當時,連林肯夫人都極力譴責南方人。林肯答道:“不用責怪他們,同樣的情況換上我們,大概也會如此而為。”
1863年7月3日,蓋茨堡戰役拉開了,到了7月4日晚上,李將軍開始向南方撤退。當時烏雲密布,隨即暴雨傾盆而下。李將軍帶著敗兵逃到波多馬克河邊,隻見前方是高漲的河水,後方是乘勝追擊的政府軍,李將軍進退無據,真是陷入了絕境。林肯見了,知道這是天降的大好良機,隻要打敗李將軍的軍隊,戰爭很快就可以結束了。於是,他滿懷希望地下了一道命令給米地將軍,要米地將軍立刻出擊李將軍,不能通知緊急軍事會議。林肯不但用電報下令,並且另派專差傳訊,要米地馬上行動。
米地將軍有沒有馬上行動呢?正好相反。他完全違背林肯的命令,先行通知緊急軍事會議。他遲疑不決,故意拖延時間,用盡了各種藉口,拒絕攻打李將軍。最後,水退了,李將軍和軍隊越過波多馬克河,順利南逃。
林肯勃然大怒,“這是怎麼回事?”林肯對著兒子勞勃特咆哮,“老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隻要我們伸出手,他們必定跑不掉的。難道我說的話不能讓軍隊移動半步?在這種情況下,什麼人都可以打敗李將軍,就是我也可以讓李將軍俯首就擒。”
極端失望之餘,林肯坐下來給米地寫了一封信。記住,這時的林肯,言論措辭都比以前保守自製。所以,這封寫於1863年的信,已表達了林肯內心的極端不滿。親愛的將軍:
我不相信你對李將軍逃走一事會深感不幸。他就在我們伸手可及之處,而且,隻要他一就擒,加上我們最近獲得的勝利,戰爭即可結束。現在,戰爭勢必延續下去,上星期一你不能順利擒得李將軍,如今他逃到波多馬克河之南,你又如何能保證成功呢?期盼你會成功是不明智的,而我也並不期盼你現在會做得更好。良機一去不複返,我實在深感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