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他才三十五六歲!怎麼就等待退休養老呢?
怪不得我們這個社會有那麼多失敗者,他們不努力去追求成功,卻隨意找借口,迎接和等待人生的失敗。
許多做事成功的人,大都是在三十至六十歲的年齡階段完成的。王光興初任飲料廠廠長時已四十歲,任罐頭廠廠長已四十六歲。北京天安製藥集團總裁呂克鍵,四十九歲才開始辭職創業。山東乳山百萬富翁養蚶專家辛啟泰,五十歲才從海邊灘塗上尋找出成功之路。四川“蚊帳大王”“楊百萬”六十六歲才從擺小攤開始做生意。美國前總統裏根73歲還參加競選。
據拿破侖·希爾對2500人進行分析,反映出很少有人在40歲以前取得事業上的大成功。美國著名的汽車大王福特,40歲還沒有邁出成功的重要步伐。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在取得巨大成功之時,已過40歲。希爾本人出版第一本成功學著作時已是45歲,之後他為成功事業還工作奮鬥了42年,當他80歲的時候還在出書。
當然,現代社會發展比較迅速,四十歲之前成功的例子已比比皆是(這也說明“我還年輕”的借口同樣站不住腳)。由於各人的條件、目標、成功的內容和起始點不同,四十歲後成功的例子也仍然相當普遍。
年齡,決不能成為不成功的借口。
教育和文憑的借口——“我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我沒有文憑”,這是不少人常用的借口。事實上學習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學校教育、文憑教育,僅僅是千萬條求知途徑中的一種。其實,從學校的書本上學東西,常常有很大的局限性。真正的教育來自社會大學和自學。
我們看看那些成功人物的教育與文憑情況:王光興,初中文憑;“果喜集團”總裁張果喜小學文憑;億萬富翁治禿專家趙章光高中文憑;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13歲開始工作,幾乎沒接受什麼正規教育;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高中輟學;日本鬆下幸之助小學四年級的學曆;香港富商李嘉誠初中兩年的學曆……這些成功者的知識與能力全靠自學而來。
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當然對成功有幫助(可惜的是,有無數受到良好教育,獲高等學曆文憑的人同樣平庸無所作為),沒有受到良好的學校教育沒有文憑的人,隻要願意,自學永遠不晚。現在越來越多的成人補習教育和各種職業培訓,為成人自學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資金借口——“我沒有資金,所以我不能成功……”事實是,有資金可以幫助我們成功,但沒有資金,縣要想辦法同樣可以創業賺錢,同樣可以成功。當代中國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幾乎全是白手起家的。國外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到處可見。其實,資金來源的途徑很多:積少成多地積累,大雪球是從小雪球滾成的;向親朋好友借錢集資;尋找一個能生財的門路;或抓住機會找銀行貸款;或找有錢單位和個人合夥;集資入股……許多做大生意的人,都不是靠自己個人的資金,而是充分利用了銀行、信用社以及社會閑散資金。
下麵舉一個利用大腦的聰明才智僅用2000元建起一座現代化百貨中心的故事。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讀者不但可以找出許多沒有資金創大業的例子來,而且還可以自己想出一兩個沒有資金也能創業賺錢的方案來。
廣州華隆公司年輕的總裁盧俊雄是如何利用智慧,隻用2000元便建起一座“城市百貨中心”的呢?這座“中心”占地1400平方米。位於廣州市商業鬧市,有中央空調,扶手電梯,豪華裝飾。建成這麼一座現代化百貨中心,至少需要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資金,2000元建起來,豈不是天方夜譚嗎?其實這裏的奧妙一揭便破:他將這座百貨中心劃分為220多個局部單位(攤位)每個單位一次收10年租金5萬元,每年退還其中的10%,還包括利息,另外每個單位每月收取比市價低三分之二的管理費。這樣優惠的條件,使得這座待建的百貨中心成為人們爭相租賃的搶手貨,220多個單位二十幾天便全部租出去,獲得租金一千多萬元,而盧俊雄隻在報上花費了2000元的招租廣告費。失敗者大都喜歡找借口,成功者卻大都拒絕找借口,向一切可以作為借口的原因或困難挑戰。富蘭克林·羅斯福因患小兒麻痹症而下身癱瘓,他是最有資格找借口的,可是他從來不找任何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氣和頑強的意誌向一切困難挑戰,居然衝破美國傳統束縛,連任四屆美國總統。他以病殘之軀在美國曆史上,也在人類曆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成功篇章。
此外,還有“運氣”借口,“健康”借口,“出身”借口“際關係”借口等等。希爾在他的《思考致富》裏將一位個性分析專家編的借口表列出來,竟然有五十多個。希爾說:“找借口解釋失敗是全人類的習慣。這個習慣同人類曆史一樣源遠流長,但對成功卻是致命的破壞。”(3)消除恐懼與憂慮恐懼與憂慮,人人都或多或少有過,程度輕微,我們可能看不出它們的危害。實際上任何恐懼和憂慮都會侵蝕破壞我們地積極心態,妨礙我們的行為果斷。隻有當我們戰勝恐懼,戰勝憂慮,並利用它們為我們成功服務,恐懼和憂慮便可以變害為利。比如我們擔心失敗,但我們有信心戰勝恐懼與憂慮,我們做更大的努力,采取更細致妥善的規劃、謀略和行動去爭取成功,這樣我們就控製了恐懼和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