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逆境中的本色(1 / 3)

逆境,也就是不順利的環境。自然,人生在世不論幹事業,還是過生活,都盼望著一帆風順,遇到一個順心可意的環境,然而,從長遠看,這卻是不大可能也不太現實的事。因為,事實上逆境經常像影子一樣追隨著大家,並不時頑強地顯露出來給人們以困擾。閱古曆今,一個人一輩子總扯“順風旗”的事似乎是沒有的。人們討厭逆境,但又不時身處逆境。這雖非是值得稱慕的好事,但也絕非是不可擺脫的壞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逆境

也是機遇,也是從人生和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的必然如事業吧,我們常說並堅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曲折”從根本上已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到達光明前途的道路充滿著困難、挫折和坎坷,身處逆境是經常發生的事。

我們說,逆境也是機遇,是說逆境是磨刀石,它可以砥礪人們的品格、才氣和膽識,可以激發人們奮發向上的毅力和勇氣。有位哲人說過,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不可能不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看看中國的曆史,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孫子臏腳而述兵法修列,呂不韋遷蜀而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而有《說難》,乃至詩三百篇,似乎無不是聖賢先哲在逆境中所完成的。這諸多事實大約也證實了先哲的一種體悟,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

逆境雖非好事,但鍛煉了人才,也孕含著擺脫困擾而再前進的機遇。如果說,逆境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慌與煩惱,那麼,逆境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對一個人來說,逆境就是“清醒劑”,總要有些逆境的遭遇才好,否則極易陷入消沉麻木而失卻了激進的銳氣。逆境也像麵鏡子,它不但映照出勇士不倦思索,大膽開拓,奮勇進取的英姿,而且也折現出懦夫望難生畏,萎靡不振,調頭退卻的身影。有時逆境也像個“助產士”,在迎接逆境考驗並接受痛苦分離的過程中,捧出了一個新生和希望。

實際上,逆境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缺乏身臨逆境的思想準備。如果把順境和逆境都視為機遇,遇順境不忘逆境的艱難而激進,處逆境看到順境的希望而奮起;麵臨花開花落而心地坦然,處變不驚,這恐怕與個人事業大有好處。

中國有一句古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就是相信目前雖然處於不幸的環境中,但是終究會有峰回路轉的一天,以此來不斷地提醒自己忍受現在的痛苦,等候時來運轉。這種對前途抱樂觀的希望使得忍耐有了價值。但是也不能擔保哪一天會失去擁有的一切,所以在幸福的時候也應當謹慎小心,決不鬆懈。

當司馬遷遭刑後,他以巨大的忍耐力,頑強地抵抗住不幸的痛苦,終於完成了曠世之作《史記》。

身處逆境最忌諱的反應是:第一意誌消沉,第二焦躁不安,第三驚慌失措、盲目掙紮。若是犯了這三項大忌中的任何一項,不僅無法自逆境中脫困,反而會墜入萬劫不複的深淵電-

最關鍵的是要沉著地等待時機。就像《菜根譚》中所講的那樣:“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就如潛伏林中的鳥-一旦展翅高飛,必然一飛衝天;迫不及待綻開的花朵,必然早早凋謝。了解了這個道理,就會知到凡事焦躁是無用的,身處橫逆之中,隻要能儲備精力,重展身手的機會一定會來臨。“所以能夠持久才是最重要的”。隻有抱著這種信念,才會跑完人生這段漫長的旅程。

塞內加有句高論:“順境的好處是人們所希冀的,但逆境的好處則是令人驚歎的。”的確,順境並不是沒有許多恐懼和煩惱,逆境也並不是沒有許多安慰和希望。

在縫紉和刺繡中,我們常可以看到,在陰沉昏暗的地兒上安排一種明快的花樣比在鮮豔的地兒安排一種陰沉幽暗的花樣更令人悅目;眼睛尚且如此,心靈更是可想而知了。

美德猶如名貴的香料,當他們一經焚燒或碾碎,能散發出最濃烈的香味,因為順境最能顯示邪惡-逆境最能顯示美德。

挫折時逆境中的一部分,每個人都要麵對挫折,任何成功的人在達到成功之前,沒有不遭遇過失敗的。愛迪生在經曆一萬次失敗後才發明了燈泡;而沙克在試用了無數介質之後,才培養出了小兒麻痹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