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善於與人合作(2 / 2)

在21世紀的今天,世界化的科學與技術的合作早已超越了國境線,許多大公司開始做出跨國性聯姻,財力物力與人力的重新組合,導致了生產效率提高和社會物質財富總量的增加,必將使科學技術的成果在更廣泛的範圍內造福於人類。

每欲成就一番事業的人要懂得學會合作,與人共處有著深刻的內涵。學會共處,首先要了解自身,發現他人優點,尊重他人。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要使學生了解人類本身的多樣性、共同性及相互之間的依賴性。學校開設的諸種科目,無論是社會學科還是人文學科,都是為了傳遞人類的思想文化遺產,增進對於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了解,認識各自的文化特性和共同價值。了解自己是認識他人的起點和基礎,正所謂“設身處地”。

同時,教育作為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也注重從了解他人、他國、他民族的過程中更深切地認識自己,認識本國、本民族,這種了解和認識,始自家庭,及於學校,延至社會,推而廣之於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及其曆史、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價值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等,並從這種深入的了解之中,培養人類的尊嚴感、責任心、同情心和對於祖國、同胞和人類的愛心。

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自己的合作原則呢?請看:

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個原則,合作也一樣。與人相處,要坦誠相見,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待周圍的矛盾!無須在一些無所謂的問題上爭個你死我活,過於精明就會落得人至察則無徒的結果。青年人在養成與人合作的習慣的同時,更要關注合作也是有原則的。

不僅如此,還要知道社會是複雜的,它不像學校裏那麼簡單。

個人即使為協調人際關係作出了很多努力,事實上仍然不能完全免除同別人的衝突。人與人之間發生交往,產生矛盾,這是由人的天性所決定的。

也許由於觀點、趣味的不同!也許因為感情、個性的抵觸,從而誤會,產生糾紛。我們要正確認識這一切。產生矛盾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由於諸如狹隘自私、敏感多疑、剛愎自用等人性的弱點造成的。人們思考和處理問題往往習慣於從自我出發,平時疏於同別人溝通,因而出現矛盾後,總認為真理在自己這邊,別人都是錯的。

發生這樣那樣的衝突應該說對雙方都是不利的,必然會對各自產生消極的影響。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必須想方設法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千方百計地消除各種矛盾,使自己有一個寬鬆和諧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世上沒有做不成的事,隻有做不成事的人。

“我一定要成功,也許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一下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