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的戰死讓你大受打擊,弘時的死又讓你經受了再一次的悲傷。現在想想,嫻兒啊,從你到雍王府至今似乎我和你姑姑都沒有做多少真正讓你快樂的事情,這些你都不恨嗎?”胤禛不等玉嫻回答一個人又喃喃地說道:“當年,弘時,他不得不死啊,他和胤禩……”胤禛頓了頓,提到這個名字,讓他有些無措。

“姑父!”玉嫻輕輕叫了一聲,拉住了胤禛有些幹枯的手。“你終於肯再叫我姑父了?”胤禛的眼裏有了幾許欣慰。“姑父,是玉嫻不孝,讓您和姑姑擔心了。在我的心裏,您和姑姑就和我阿媽額娘是一樣的,你們是把我當做親生女兒一般疼愛,又怎麼會恨你們?玉嫻知道,身居高位,您又太多的無可奈何,當初那些手段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您為大清的江山,也為王爺的未來,背負了所有的罵名。您曾說過‘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這是最讓玉嫻敬佩的。姑姑曾說,您的喜怒哀樂全源於心,乃性情中人。若是有一天我能遇到八爺、九爺的後人,就一定要全力去扶持,因為,這是您想為而不可為之事。”玉嫻緩緩地說出了孝敬皇後的遺言。

“訥敏,真的這樣說麼?”胤禛的眼睛頓時一亮,緩緩說道:“訥敏,果然是最了解我的。胤禩、胤禟……誰讓我們都生在帝王家啊。”胤禛慢慢閉上了眼睛,“如果有來世的話,我不是我,他不是他,那麼是不是一切都不一樣呢……”玉嫻看到胤禛的眼角有晶瑩的液體滑出,被她握著的手也軟了下來。“姑父……”玉嫻睜大了眼睛,雖然已經有了心理準備,可這一刻真正到來的時候,她無法抑製的大哭了起來,此時,她才意識到,真心疼愛她的人全部都已經不在身邊了,先是博敦哥哥戰死沙場,姐姐遠嫁,再來是弘時哥哥的去世,接著離開阿瑪額娘的身邊嫁給弘曆,不久姑姑撒手人寰,而現在,姑父他也去了,前所未有的恐懼和孤獨徹底將玉嫻包圍。

守候在外麵的人聽到玉嫻的哭聲,全部衝了進來,太醫兢兢戰戰地上前號了脈,無奈地宣布皇上駕崩,頓時,哭聲一片。喪鍾響起,子夜時分,哀訊傳出,雍正龍馭賓天了。

玉嫻呆呆地看著眼前那些擠開自己的人,心裏覺得很諷刺,這些痛哭的人裏麵有多少是真正在為姑父的死傷心的?!她突然間覺得自己沒有了眼淚,她沒有義務要在這群人的眼前表演。何苦生在帝王家?!就連去世也無法擺脫那些虛偽的麵孔。玉嫻看著靜靜躺在床榻上的胤禛,心裏默默地念道:姑姑、姑父,你們的囑托嫻兒記住了。

胤禛的喪事著手被安排,弘曆也在一片白色當中登上了天子的寶座。烏喇那拉·玉嫻,在安靜中度過了她的乾隆元年。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出場的人物先做個人設說明,有些人物的身份會改變,和原著完全不同,順便修正了孝敬憲皇後的名字,原來用的是“懿敬”,結果發現兩個字竟然都和諡號重了,太RP了,幹脆直接改了,其實本來我很想連小玉嫻的名字也改了的,可想著大家都熟悉了,也就算了。不知道有沒有資料專門記錄清朝嬪妃的名字不能用閨名的?

之前文裏玉嫻叫胤禛是皇阿瑪,當時以她側福晉的身份,是不能像嫡福晉那樣直接叫“皇阿瑪”吧?稱呼上確實是有點混亂,所以還是改成了皇上。

烏喇那拉·訥敏:胤禛嫡福晉,孝敬憲皇後,內大臣費揚古之女,佐領那爾布之妹,玉嫻之姑姑。

烏喇那拉·玉嫻:訥敏之兄那爾布之女。由於雍王府子嗣單薄,玉嫻從小在胤禛和訥敏身邊長大。雍正九年(1731)九月,烏喇那拉皇後病故。雍正十年(1732)七月,胤禛遵守與訥敏的諾言,將玉嫻指配弘曆。是年,1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