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廉價(1 / 2)

我和蔣珊,彼此都是渴望從對方身上尋求“滿足”的對象。

這樣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確實是固若金湯。

然而——

建立在遭到排斥的基礎上、彼此“互相需要”的紐帶,自然也會隨著我們被別人接納而逐漸消融。

沒有我,蔣珊也可以和其它人悠然自得地在教室裏聊天。

沒有她,我也可以跟班上同學談談最近感興趣的電影。

我所堅信的堅固友情,在這個過程裏逐漸淡化,直至“即使沒有你也一樣”的那一天到來。

那時,我和蔣珊就徹底變成了普通意義上的朋友。

三年後,去到不同高中的我們還會通過電話和網絡聯係,周末如果有空,偶爾也會像以前那樣約在某個地方,一起去商場購物。

六年後,聯係著彼此的牽絆已經全部被時間消磨殆盡。偶爾翻開好友列表,看到對方的名字最多就是瞥上一眼,便將視線移開。

在別人眼中,這個過程或許便是由“不懂事”逐漸成長為成人的必經之路,但對我而言、它代表的隻有令我無法接受的“現實”。

“對不起,剛才打工的店長臨時說讓我過去——”

坐在床沿的我,發送完這條短訊之後,整個人便仿佛力氣被抽空一般躺到了床上。

“這樣就沒辦法了……那下次我們再約吧。”

這個周日,我久違地在家裏宅了一整天。

刪掉蔣珊最後的回複,將手機丟到一旁。

呆呆地看著臥室的天花板,就這樣度過短暫而漫長的時間。

傍晚,躺了一天的我活動了一下酸痛的身體,起床出門購買食材。

在酒店打工當服務員的母親,每天要到七八點鍾才會回來,所以晚餐便是由我來準備。

走在街道上的我,兩旁所見的學生沒有了往日的焦急,悠閑地說笑聊天,或是進到街道兩旁的商店裏去。

不久之前,我和蔣珊也是這群人中的一份子。

我將令人不快的想法小心翼翼地藏起,來到超市的特價區。

每天傍晚,超市便會將白天沒有賣完,而且不能保存太久的食材打折、放在這裏售賣。

我和蔣珊因為家庭狀況的原因,算是特價區的常客,站在這裏的售貨員阿姨一看到我們就會親切地招呼我們過去,然後將“特價品”中比較新鮮的食材交給我和蔣珊。

今天,卻來得稍微有些晚了。

“抱歉咯?今天的份已經賣完了。”

售貨員阿姨一邊收拾空空如也的櫃台一邊對我說:

“今天怎麼來得這麼晚呢?”

“可能是身體不太舒服吧。”

我隨便找了個借口蒙混過關。

售貨員阿姨姑且接受了這個理由,小聲關切我幾句,便繼續去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我努力收斂臉上的尷尬,正準備去其它購物區時,身後突然傳來稍微有些熟悉的聲音。

“嗯?甜品嗎?”

最先開口的,是在我初中時期第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女生——晴歡。

“看不出來蔣珊你是喜歡甜品的那種人啊……”

我和蔣珊,彼此都是渴望從對方身上尋求“滿足”的對象。

這樣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確實是固若金湯。

然而——

建立在遭到排斥的基礎上、彼此“互相需要”的紐帶,自然也會隨著我們被別人接納而逐漸消融。

沒有我,蔣珊也可以和其它人悠然自得地在教室裏聊天。

沒有她,我也可以跟班上同學談談最近感興趣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