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後記(1 / 1)

我開始有意識地讀趙樹理的作品,關注趙樹理研究是在2002年,當年讀碩士研究生的我要報畢業論文選題,我的初衷是想選一位經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後文藝運動的作家來了解20世紀40至60年代中國文藝的變化。趙樹理在建國前曾是解放區“方向”性的作家,卻在“文革”中背負著“貧下中農的死敵”的罪名去世了,他的文學經曆充滿了戲劇性。為什麼會是這樣呢?探究趙樹理的創作,也許可以部分地接近我想了解的20世紀40至60年代中國文藝變化的內因。

2004年,我完成了畢業論文,實際上是對趙樹理其人、其作及所處的時代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畢業後回到單位工作,期間有關趙樹理創作的問題總吸引我,三四年中我發表了十來篇小文章,這些文章主要是圍繞著趙樹理為農民創作的知識分子意識展開的。2008年始,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趙樹理小說藝術與傳統藝術的關係以及這種關係中可能呈現的現代性上,這其實是對五四以來的文學現代性觀念的反思。我企圖把趙樹理小說放在中國小說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過程中,而不僅僅是放在現代文學中,這樣,趙樹理的小說就有了許多五四前舊小說的特點,這些特點又在趙樹理小說中發生著現代轉變。也許把趙樹理的現代知識分子意識和趙樹理小說藝術對小說傳統的接續、轉變這兩者結合起來,可能會呈現出趙樹理創作的另一種現代性。我把自己的這些研究文章集合起來,就形成了現在書中的這些內容,算是我對趙樹理小說創作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而20世紀40至60年代中國文藝的變化仍是我在以後研究中會繼續探尋的問題。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我的研究並未指向趙樹理小說的不足和缺陷上,這並不意味著趙樹理的小說沒有思想、藝術方麵的局限性,我隻是覺得趙樹理小說研究中有些問題我們認識得還不夠,如何發掘出他小說的曆史價值,仍是今天我們研究趙樹理小說的主要目標。當然,我這樣研究中的偏頗肯定會給那些不熟悉趙樹理小說的讀者造成一種偏頗的看法,這責任完全在我了。

書稿完成,靜坐中,眼前漸浮現出我敬愛的、西北師範大學張明廉先生的容貌來,本書可以說是我給先生交的一份作業。2001年我做了先生的學生,2002到2004年在先生的指導下我完成了畢業論文,畢業後先生仍關心著我的趙樹理研究,不斷鼓勵我要完成自己的研究。每當我感到疲憊,感到難以堅持時,總覺有雙慈祥的眼睛在看著我……沒有先生的指導和關愛,就沒有這本小冊子了。在此,我要深深地說聲,老師謝謝您!2008年,我又做了邵寧寧先生的博士研究生,一開始我總是不斷地給老師說我各種各樣的有關趙樹理創作的想法,老師提醒我要有開闊的視野,要從直接關注趙樹理的創作中跳出來,在大的曆史背景中反觀趙樹理的創作。我豁然開朗,開始把注意力由現當代文學框架中的趙樹理創作研究轉向了中國小說由傳統向現代轉變中的趙樹理創作研究。

回想起老師和我在黨校夜色中散步的情景,在北京機場候機時的暢談,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讓我多麼快樂啊……

我還要感謝天水師範學院文史學院院長,也是我的老師馬超先生。

2003年我到師院中文係工作,這些年,無論是在學業上、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我都受到了馬老師的關愛。還要感謝現當代文學教研室的各位老師,我也多次向他們討教趙樹理創作的問題。本書的“‘自然自在’的《盤龍峪》”、“《李有才板話》中的農村政權‘問題’及其文化規訓”、“趙樹理小說中的婦女和政權關係”三節是我分別和郭小霞、巨曉哲、高紅霞三位同學共同完成的。初稿寫成後,王昊清、魏清華兩位同學給我做了大量的、辛苦的校對工作。對他們五位同學,我表示真摯的感謝。

本書的出版受到2007年甘肅省教育廳規劃項目,天水師範學院重點扶持規劃項目的資金資助,在此也深表謝意。

最後,我必須要感謝的是我的同學宋學娟女士,是她的不斷鼓勵、催促讓我按時完成了工作,而她作為責任編輯在書稿校對和編輯中所付出的辛勞是我難以直言謝意的,我隻在心底說聲:謝!

郭文元

2009年4月於西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