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完全領會了。蘇昊相信,如果他把這些規範講給村裏的村民聽,他們也能很快掌握。
一開始,蘇昊的確有推廣這個技術的想法,但剛才蘇金旺一席話,讓他突然改變了主意。在那個年代裏,有手藝的人,從來都是把自己的手藝捂得嚴嚴實實,甚至在傳授給後代的時候,都是“傳兒不傳女”的。自己手上有關於改造省柴灶的手藝,不傳授給其他無關的人,這也是大家都能夠理解的。
人生於天地之間,總得有一些獨有的能力,這樣才能有安身立命之本。現在這個蘇昊,隻會讀幾本死書,手無縛雞之力,自己到底能夠靠什麼來生存,還是一個懸念。在這種情況下,偶然發現自己居然有一項別人能夠看中的技術,自然應當想辦法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的。
省柴灶的道理,說破了很簡單,但如果沒有人去解釋,旁人也是很難看出其中的奧妙的。有關熱效率、熱輻射、充分燃燒、流體動力學等概念,在明朝根本無人了解,更不用說這裏還是明朝的農村。沒有這些理論分析的工具,單憑著肉眼去看,那就是外行看熱鬧,無法領會其真正的門道。
事實上,剛才那些去蘇昊家參觀省柴灶的女人們,也多多少少琢磨了一番,但愣是看不出蘇昊家的灶與自家正在用的灶有什麼不同,這也就是她們需要請蘇昊去幫忙改造的原因所在了。
有蘇金旺在旁邊幫忙,蘇昊的工作量的確少了許多,諸如采土、和泥之類的事情,他都交給蘇金旺去做了。蘇金旺果然如他承諾的那樣,蘇昊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除此之外,不該看的東西絕對不看,以免讓人誤解他想剽竊蘇昊的手藝。
蘇昊把蘇金旺家的鍋從灶眼上端下來,用鑿子把爐膛裏原有的粘土鑿掉一些,又把排煙口的位置也進行了調整。這是做省柴灶的一個重要技術環節,必須保證從灶口進來的新鮮空氣能夠在爐膛內充分流動,以保證燃料所需的氧氣供應充足。其他人如果拆開這個改造後的灶,可以看到裏麵改動的情況,但很難理解改動的目的。所以,如果沒有人進行解釋,其他人照著這個樣子做出來的灶,效率也會低出不少。
改完了爐膛,接著就是把爐壁加厚、灶口改小,這些事情都是蘇金旺就能做的。最後一個步驟是要加高煙囪,蘇昊說了一個尺寸,由蘇金旺爬到屋頂上去實現了。
全部工作做完,蘇昊讓蘇金旺的閨女拿些稻草到爐膛裏去燒,以便讓粘土迅速幹結,自己則坐在蘇金旺家的堂屋裏等著。
在蘇昊快忙完的時候,金旺媳婦就已經忙不迭地跑到鄰居家裏去借火煮了兩碗冰糖雞蛋,此時正好端過來,蘇昊一碗,楊根娣一碗。
“他嬸,都是鄰舍,你還煮湯幹什麼?”楊根娣看著冰糖雞蛋,眉開眼笑,但嘴裏卻還要假意地責怪一番。冰糖煮雞蛋在農村裏叫做煮湯,這是接待貴客的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