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這就是後話了。
篩選甄別的工作,足足做了一整天,到天黑的時候,55名應募者被篩選出來,成為豐南百戶所的士兵。這個數字與江西都司交代蘇昊的數字有些出入,不過蘇昊說了,寧缺勿濫,先把這55個人培養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再逐漸地招募新人,最終達到一個完整的百戶所110人的標準。
交代郝彤和鄧奎給選出來的兵卒們分組,再帶他們到營房去,分配宿舍,蘇昊自己回到充作百戶官衙的木板房裏,一屁股坐到案子後麵的太師椅上,喘起了粗氣。
穿越過來三個多月的時間裏。蘇昊一直都在四處奔波,由於運動量增大,而且夥食也比過去要好,如今的蘇昊與三個月前那個文弱的書生相比。身體狀況已經大為改善。但饒是如此,這一整天上躥下跳地忙下來,蘇昊還是累得夠嗆了。
“蘇百戶,兵卒們的住處都已經安排好了,我和鄧奎把兵卒們分成6個小旗,我和他各帶3個,你看如何?”郝彤不知什麼時候閃了進來,站在案子前,恭恭敬敬地向蘇昊彙報情況。
蘇昊道:“這事你們有經驗,就由你們決定吧。”
郝彤道:“好的。還有一事也要稟報百戶,兵卒們的晚飯,如何安排?”
“晚飯?”蘇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兵營是你和鄧奎在管理,你們難道沒有找好廚子嗎?”
郝彤道:“廚子自然是有的,我隻是問,兵卒們的米,該如何發給他們呢?”
“為什麼要發米啊?”蘇昊更糊塗了,“你就大致按著一個人多大的飯量計算一下,讓廚子把飯做出來就是了。”
“這……蘇百戶,這軍中之事,標下可能還要給你解釋一二才是。”郝彤訥訥地說道,他見蘇昊是真的不了解軍中之事,不給蘇昊解釋一番是不行的。
原來,明朝軍隊中的軍糧是要分配到各名兵士手中的,這也是為了體現公平的需要。兵士們自己背著米,要吃飯的時候,或者是自己做,或者是統一交給廚子去做。對於後一種情況,每人的米都要單獨裝在一個竹筒裏,廚子把飯蒸熟之後,各人領取自己的竹筒,省得出現搶飯吃的現象。
這些分配到兵士手裏的米,是要算在兵士的餉銀之中的,發了多少米,就要扣除多少餉銀。有的兵士飯量小,或者想省錢,就可以少領一些米,未來多領一些銀兩。
“這……有這個必要嗎?”蘇昊鬱悶地問道,“大家湊在一起做飯、一起吃飯,不是更好嗎?”
郝彤道:“蘇百戶,你有所不知,我們軍中一向都是如此的。軍糧是按人頭分下來的,如果不分到每個人頭上,那麼一些大肚漢就會吃掉了其他袍澤的飯,其他人就不滿意了。照這樣做,軍中恐怕天天都要為了吃飯的事情打架了。”
“那菜呢?也是各炒各的?”蘇昊又問道。
郝彤道:“當兵的哪有什麼菜?自己弄點醬菜、黴豆腐下飯就可以了。如果紮營之所是在人煙稠密之處,兵卒可以向鄉農購買一些蔬菜自己做著吃。若是外出打仗,在戰場之上,能有口熱飯就已經不錯,還能吃什麼菜呢?”
蘇昊聽罷,沉吟了一會,說道:“郝彤,這樣吧,大明軍中是什麼情況,我管不了。但在我這個百戶所裏,吃飯還是大家一起吃,你去交代廚子,多下一些米,做幾個爽口一點的菜,要保證每名兵士都能分到滿滿的一勺子菜。對了,菜裏一定要多放油,隔天必得見葷腥。”
“百戶,此事萬萬不可。”郝彤勸阻道,“你是不知那些軍漢的飯量,若是放開讓他們吃,都司撥下來的那些錢糧,隻怕幾天時間就讓他們全吃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