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節(1 / 2)

在一個方向。

“此為何故?”蘇昊詫異地看著陳道,問道。陳道說他一看密令便知,但他看過密令之後,卻是更為糊塗了,這中間的關係實在是太複雜了,遠遠超出了他的想象力所限。

勘輿營是受鄧子龍的委托組建的,建營的目的,在於替雲南邊軍勘測地形,以利於戌邊作戰。為了方便管理起見,勘輿營最初的建製掛在江西都司下麵,所以也可以算是江西都司的兵。這一次兵部令勘輿營西調,以蘇昊的想法,應當是回歸鄧子龍部的建製,誰知卻莫名其妙地劃到四川都司的重慶衛名下了。

還有一點奇怪的事情是,葉夢熊是貴州巡撫,與四川沒什麼關係,他卻說調蘇昊是他出的主意。四川、貴州、雲南、江西,再加上兵部,這五家幾乎是完全不相幹的,卻都與蘇昊產生了關聯,這讓蘇昊如何能夠理解其中的奧妙。

這一路上,陳道以避免惹事為名,讓勘輿營都換上了便裝,投宿也避開驛館,而是選擇尋常的客棧,顯然是為了掩蓋行藏。甚至就在剛才,葉夢熊等人來到這保寧客棧,也是穿著便衣,陳道隻能在門裏相迎,不敢到門外去迎接。所有這一切,都說明他們現在做的事情是要極端保密的。

重慶地處大明腹地,並非邊關,有什麼事情需要保密到這種程度呢?

一幹人等看著蘇昊滿臉迷惑的樣子,都微微地笑了起來。重慶衛指揮使符鍾看了看葉夢熊,然後扭頭對蘇昊說道:“蘇昊啊,你是不是覺得有些糊塗呢?”

“呃……屬下愚鈍,還請符指揮使點撥。”蘇昊老老實實地應道。他看過密令之後,就已經歸屬重慶衛管轄了,符鍾對他而言,是名符其實的頂頭上司。

符鍾道:“調你入川一事,是葉巡撫向兵部提的要求,這起因嘛,就是播州宣慰司使楊應龍。”

第160章楊應龍之亂

播州,也就是後世的遵義,位於重慶以南約500裏,是四川、貴州、湖廣三省的交界地帶。由於山高林密,中央政府對該地的管轄十分困難,從唐代開始,政府就設置了土司作為當地的統治者,具有相當的自治特征。

在宋、元、明三代,中央政府都沿習了唐代的規則,任命楊氏家族為當地的世襲土司。明代時設立的統治機構稱為宣慰使司,楊應龍就是播州的宣慰使。如果從唐代楊瑞算起,楊應龍已經是第29代土司了。

楊應龍生於1551年,隆慶五年,也就是1571年,年僅20歲的楊應龍世襲了其父楊烈的職務,成為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其人雖然年輕,但長於謀略,而且驍勇善戰。在平定當地土人暴亂的戰鬥中,屢立奇功,得到朝廷的青睞。萬曆14年,楊應龍聽說皇帝要蓋宮殿,缺少好木料,便從山中砍伐了70棵大木美材,費盡千辛萬苦運到北京,從而得到了萬曆皇帝的嘉獎,受賜飛魚服和都指揮使的職務。

楊應龍一方麵對朝廷阿諛奉承,另一方麵卻在自己的轄區內飛揚跋扈、魚肉百姓。播州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楊應龍勾結當地苗人的一枝,尋釁滋事,然後再以平息內訌為由,對當地的少數民族進行劫掠,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如果僅僅是欺壓一下當地的百姓,大明的統治者倒也不會在意,因為這畢竟都是土人內部的事情。朝廷是樂於見到他們互相牽製的。但楊應龍的野心並不僅限於此,他從與明軍聯合開展討伐作戰的經曆中,發現明軍戰鬥力疲弱,因此逐漸形成了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