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能夠用火銃射斃匪首,建立奇功。”
“這個蘇昊,的確是有膽有識,堪為我大明官員之楷模。對了,我看戰報上說,他用的不是尋常的火銃,而是一種叫作燧發槍的火器,王先生可知道這種火器是何樣子?”萬曆頗具八卦潛質地問道。
王錫爵搖搖頭道:“這個老臣倒是不知,兵部那邊也不知道這種火器是誰人所創,又是哪個匠作坊所製。”
“這件事,老奴倒是知道一些。”侍立在一旁的太監李龍低著頭說道。
“哦,李公公如何知道此事。快快說來給朕聽聽。”萬曆說道。
李龍道:“回皇上,老奴在江西當礦監的時候,這蘇昊曾替老奴去尋過金礦。當時他跟老奴說,尋礦一事,需要經常在深山老林裏活動。所以想覓件火器防身之用。老奴見他當時已然是軍中百戶,就允了他的要求。”
“哦……”萬曆點了點頭。按照律例,軍中要配備火器是需要向兵部報備的,李龍作為一個太監,直接答應蘇昊可以擁有火器,算是譖越之舉了。但萬曆也知道。這些規定隻是在明初的時候執行得比較嚴格,到了他的祖父、曾祖父的時代,這些規定就已經是形同虛設。在九邊的邊軍那裏,私鑄大炮的都不少見,隻是大家都不說破而已。
“那麼,蘇昊的這柄火器。又是從何處覓來的呢?”王錫爵問道。
李龍道:“這燧發槍,是蘇昊自己發明的,尋了一名巧匠製作而成。老奴曾經見過其實物,比一般的火銃要小巧一些,最神奇的,是它並不需要用火繩點火,而是靠機竅擊發燧石發火。所以擊發速度比其他火器更快,也更能達到出敵不意的功效。”
李龍了解蘇昊的燧發槍,是因為蘇昊曾用這種槍擊傷過一名董天章和楊來禎的手下,震懾了董、楊二人。蘇昊也曾表示過要送一支槍給李龍防身之用,但李龍作為一名宮裏的太監,怎麼敢擁有這樣的武器。
“用燧石擊發……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軍器局和兵杖局的那些匠人,如何會想不到這個方法?”萬曆問道,他是一個頗有一些見識的皇帝,燧發槍的原理並不複雜。他略略一想也就明白了,轉而質疑為什麼這樣的東西竟沒有其他人想出來。
王錫爵道:“以燧石擊發,道理是簡單,但要製作機簧等物,卻殊為不易。我現在明白了。為什麼蘇昊跟我說什麼工業是一個體係,需要整體規劃。如果老臣沒有猜錯的話,他建在良鄉的那些工廠,應當就是做這個的。”
“良鄉工廠,這是什麼意思?”萬曆詫異地問道。
王錫爵道:“蘇昊在京候命的時候,在良鄉找了一片荒地,建了一些作坊,他把它們叫作工廠。這些日子裏京城流行婦人用的梳妝鏡,還有軍將用的高猛鋼腰刀,據說都是蘇昊的工廠所產。老臣想去實地探視一下,一直因為俗事纏身而未能成行。結合蘇昊向老臣遞的那份策論,老臣猜想,他是在那些工廠裏實踐他的技術立國觀念了。”
“竟有此事?”萬曆道,“聽王先生這樣一說,朕也有些想去探視一番了。這個蘇改之頗有一些奇思妙想,朕想去看看,他到底折騰出什麼東西來了。”
“好吧,老臣這就去安排。”王錫爵說道。
皇帝要出宮,自然有一些繁瑣的安保手續。不過,良鄉就在京城旁邊,京衛幾大營要進行保護也不困難。幾天之後,萬曆在重兵的保護之下,由王錫爵、李龍陪同著,來到了位於良鄉的蘇氏工業園區。
皇帝親臨,這個動靜可不小。主持工業園區工作的熊汲、徐光啟等人都趕緊出來迎接,跪在地上誠惶誠恐地磕頭。像郝青這種工匠出身的管理人員,幹脆就不敢出麵了。萬曆說了一些場麵話之後,命令徐光啟帶路,給他們介紹工業園區的發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