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戰績。戰報上稱,你部在抗倭之時,使用新式火器,而聖上前些日子到良鄉去,也看到了你的火器作坊。兵部的意思,是想讓你部加強火器使用方麵的嚐試。培養出一支擅用火器抗敵的勁旅,以此來作為全軍的典範。”陳道鄭重地說道。
其實,明代是一個非常重視火器的時代。明軍中裝備的火銃、火炮、爆炸器材等名目繁多,數量也非常驚人。據考證,像戚繼光等名將率領的部隊中,使用火器的士兵所占的比重,甚至可以達到50%以上。
然而。當年的火器存在著笨重、裝填慢、射程近、殺傷力弱等方麵的缺點,在實戰中使用的效果並不十分明顯。明軍士兵往往是同時帶著火銃和長槍,作戰時先放一槍火銃,然後再用長槍衝殺。在對倭寇和蒙古騎兵作戰時,裝備有大量火器的明軍並不占據明顯的優勢,這也是一直困擾著兵部尚書王一鶚的重要問題。
這一回,蘇昊率領的勘輿營在對倭寇作戰時使用了新型的火器,包括擊發速度更快的燧發槍和威力極大的手雷,戰報中關於這些細節的描述,給王一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知道。以目前的形勢,兵部很難要到足夠的資金來給所有的軍隊換裝新型火器,但他覺得,不妨讓發明出這種新型火器的蘇昊先建立起一支示範性的隊伍,最好還能夠再打幾場像這一次一樣的漂亮仗。這樣的話。王一鶚就可以找到理由去說服內閣給兵部增加軍費,逐漸讓新型火器能夠裝備到更多的軍隊中去。
這其中的門道,說起來十分複雜,陳道也不便向蘇昊一一道來。不過,他向蘇昊傳達的王一鶚的這個指示,已經足夠讓蘇昊心動了。作為一名穿越者,蘇昊對於火器的作用是近乎於迷信的,王一鶚要讓勘輿營作為火器應用的試點,這不正合蘇昊之意嗎?
心裏雖然是這樣想的,但蘇昊在臉上卻要裝出一副鬱悶的樣子,他皺著眉頭對陳道說道:“陳兄,王尚書的這個旨意,讓小弟十分為難啊。”
“為難?”陳道一愣,他對蘇昊是非常了解的,知道蘇昊喜歡火器,怎麼王一鶚的要求還會讓他為難呢?
蘇昊道:“陳兄是知道的,小弟發明這些火器,主要是為了防身之用。像那燧發槍,需要用到上等的鋼材,每一支的造價……咳咳,反正是造價不菲吧。至於那炸藥,也與軍中尋常使用的黑火藥不同,是從綠礬之中提煉出來的精華所製。這一次因為是對倭寇作戰,小弟才不惜工本。在先前迎戰山賊的時候,小弟都沒舍得拿出來用呢。”
“改之的意思是說……要在勘輿營中大量裝備新型火器,花費甚大,所以讓改之你覺得為難了?”陳道聽懂了蘇昊的意思。
蘇昊點點頭:“正是如此,不知兵部每年能夠為我營撥付多少銀兩用於采辦裝備。”
陳道似乎是預料到蘇昊會提這個問題,他非常幹脆地搖搖頭,說道:“這個嘛,王尚書沒說。”
“沒說?”蘇昊眼睛瞪得滾圓,“陳兄,這可不是開玩笑的,要給一名士兵裝備上燧發槍和手雷,起碼得照50兩銀子來計算。我就算全營一半的士兵是裝備火器,也得十幾萬兩銀子。若再算上火炮,隨隨便便20萬兩就出去了。這麼大一筆銀子,王尚書不會是想讓我私人來出吧?”
陳道笑道:“王尚書倒沒有這樣說,不過,依愚兄之見,他就是這個意思。”
“這也太坑爹了吧?”蘇昊實在是哭笑不得了。
麵對著這種赤摞裸的訛詐,蘇昊當然可以一拍桌子,揚言自己絕對不會出這筆錢,即使把官司打到萬曆麵前去,也沒有讓私人掏錢給國家養兵的道理。
但陳道偏偏知道,蘇昊不是這樣的人,從他最早在豐城創辦勘輿營的時候開始,他就自己掏腰包為士兵提供夥食以及采辦裝備,前前後後貼進去的銀子,起碼也是一萬兩以上了。